台灣是過敏王國,許多人從小便有過敏疾病,例如陳小姐,長年苦於過敏性鼻炎,除嚴重鼻塞、狂打噴嚏、流鼻水,導致經常頭痛、頭暈,也影響工作效率,雖使用多種口服藥及鼻噴劑,效果仍有限,但經醫師評估後接受「後鼻神經消融手術」後,終於可以用鼻子大大呼吸。
 
國泰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王文弘說,根據健保2019年統計,國人因過敏性疾病就醫者超過355萬人,而典型的過敏性鼻炎會引起鼻內下鼻甲腫脹,許多黏液堆積下,常使鼻涕倒流,合併眼睛癢、咽喉異物感等不適。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般而言,過敏性鼻炎可藉由藥物治療及遠離過敏原獲得改善,但若藥物無效,且有明顯生理構造異常,則可考慮以手術積極治療。

王文弘指出,傳統與過敏性鼻炎相關的手術可分2種,分別為下鼻甲黏膜手術及鼻翼管神經截斷術;對於鼻塞,下鼻甲體積縮小可改善,但對於鼻水、鼻子癢、打噴嚏等,則改善效果不佳,因此有醫師針對鼻神經處理,在全身麻醉下用內視鏡找出翼管神經並將其切除,術後超過8成患者大幅改善鼻過敏,但容易引起長期乾眼症,且需要住院治療,病人接受度偏低。

為此,國外於2020年發表新的治療方式,在鼻內視鏡及局部麻醉情形下,將掌管鼻腔、軟顎的反應和淚腺分泌的後鼻神經消融掉,卻不會產生乾眼併發症,而患者在術後6個月時,包括鼻塞、流鼻水、鼻子癢及打噴嚏等均大幅緩解。

王文弘也說,此術式對於血管運動性鼻炎,或老年性鼻炎導致血管滲透性增加、粘液增多,及鼻黏膜水腫造成的鼻塞及流鼻水等,也都有改善的效果。

另有部分過敏性鼻炎患者,常感覺耳朵悶悶的,這可能是因過敏造成耳咽管水腫、甚至中耳積水,以往只能放置中耳通氣管,或進行耳咽管氣球擴張術來改善,但研究發現經過後鼻神經消融手術後,不少病人的症狀也有減輕。

美國鼻科醫學會在2022年1月確認,對於過敏性、非過敏性鼻炎,以後鼻神經消融手術合併下鼻甲燒灼治療,對於鼻塞、鼻水的控制相當有效,藥物用量大幅降低,且此手術多數僅需局部麻醉、採門診手術即可,使過去鼻腔手術的不適感大幅下降,但因此手術僅燒灼神經,並非完全切斷,所以仍可能復發。

王文弘表示,後鼻神經消融手術的發展,使以往藥物療效不佳的病人有改善症狀的新契機,不過任何手術都有風險,唯有經過耳鼻喉科醫師的評估,才能將風險降至最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