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美國晶片製造大廠英特爾(Intel)可能分家,分別由台積電(TSMC)與博通(Broadcom)收購部分業務,台積電主掌製造業務,博通負責設計行銷。
據報導,博通一直在研究英特爾的晶片設計與行銷業務,並曾與顧問討論潛在的收購計劃,但博通可能會等找到合作夥伴來經營英特爾的製造業務後才會進一步行動。
知情人士強調,目前博通尚無動靜,最後也可能決定就此作罷。
另一方面,台積電則在研究全盤或是部分接手英特爾晶片廠,可能透過投資者聯盟或其他架構來實施。
不過報導指出,博通與台積電並未合作,目前所有討論仍處於初步階段,且多為非正式交流。
報導透露,英特爾董事會臨時執行主席耶里(Frank Yeary)主導該公司與潛在收購方、川普政府官員間的談判。知情人士稱,耶里向親近人士表示,他目前最關心的是如何為英特爾股東創造最大價值。
針對相關消息,英特爾、博通、台積電及白宮均未對《路透社》的置評請求作出回應。
彭博社先前報導,台積電正在考慮收購英特爾的控股權,而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可能不支持這項交易。據白宮官員對路透社的說法,川普政府支持外國企業在美國投資與建廠,但「不太可能」支持由外國公司來經營英特爾的工廠。
報導還指出,川普團隊近期在與台積電官員的會議上提及這項交易構想,而台積電方面對此持開放態度。
英特爾是美國政府推動本土晶片製造的重要受益者之一。去年11月,美國商務部宣布將向英特爾提供78.6億美元的政府補助,以支持其半導體生產計劃。
英特爾是少數幾家同時負責晶片設計與製造的公司之一。走向沒落的主因在於晶片製造技術落後,進而被台積電和韓國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超越,在最具代表性的CPU(中央處理器)市場也面臨美國超微(AMD)等競爭對手挑戰,後來更錯過人工智慧(AI)產業熱潮,導致資金大舉流向輝達(Nvidia)的AI晶片。
而台積電的市值約為英特爾的八倍,並擁有包括AI晶片龍頭輝達及AMD在內等多家重要客戶。
前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在去年遭撤換,原因是他為英特爾的製造與AI技術訂下過高目標,卻未能兌現,導致公司失去或取消多項合約。
2023年,英特爾股價大跌約60%,主要原因是該公司投入大量資金擴大製造能力,使現金流承受極大壓力,最終不得不裁員約15%。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知情人士強調,目前博通尚無動靜,最後也可能決定就此作罷。
另一方面,台積電則在研究全盤或是部分接手英特爾晶片廠,可能透過投資者聯盟或其他架構來實施。
不過報導指出,博通與台積電並未合作,目前所有討論仍處於初步階段,且多為非正式交流。
報導透露,英特爾董事會臨時執行主席耶里(Frank Yeary)主導該公司與潛在收購方、川普政府官員間的談判。知情人士稱,耶里向親近人士表示,他目前最關心的是如何為英特爾股東創造最大價值。
針對相關消息,英特爾、博通、台積電及白宮均未對《路透社》的置評請求作出回應。
彭博社先前報導,台積電正在考慮收購英特爾的控股權,而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可能不支持這項交易。據白宮官員對路透社的說法,川普政府支持外國企業在美國投資與建廠,但「不太可能」支持由外國公司來經營英特爾的工廠。
報導還指出,川普團隊近期在與台積電官員的會議上提及這項交易構想,而台積電方面對此持開放態度。
英特爾是美國政府推動本土晶片製造的重要受益者之一。去年11月,美國商務部宣布將向英特爾提供78.6億美元的政府補助,以支持其半導體生產計劃。
英特爾是少數幾家同時負責晶片設計與製造的公司之一。走向沒落的主因在於晶片製造技術落後,進而被台積電和韓國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超越,在最具代表性的CPU(中央處理器)市場也面臨美國超微(AMD)等競爭對手挑戰,後來更錯過人工智慧(AI)產業熱潮,導致資金大舉流向輝達(Nvidia)的AI晶片。
而台積電的市值約為英特爾的八倍,並擁有包括AI晶片龍頭輝達及AMD在內等多家重要客戶。
前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在去年遭撤換,原因是他為英特爾的製造與AI技術訂下過高目標,卻未能兌現,導致公司失去或取消多項合約。
2023年,英特爾股價大跌約60%,主要原因是該公司投入大量資金擴大製造能力,使現金流承受極大壓力,最終不得不裁員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