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水墨畫家林婉珍於本月4日辭世,享年95歲。她曾是出版界大亨平鑫濤的妻子,卻因瓊瑤的介入,婚姻最終走向破裂。這段三角戀曾轟動一時,而隨著三人相繼離世,也為這場情感糾葛畫下句點。林婉珍也曾在2018年出版回憶錄《往事浮光》,首度開口還原這段沉默多年的故事,讓世人得以窺見她的視角。
林婉珍回憶,當年瓊瑤剛出版處女作《窗外》,以皇冠作家的身份受邀到平家吃飯。席間,瓊瑤看見平鑫濤一家溫馨融的家庭後,寫了一封信給平鑫濤,表達自己對家庭幸福的羨慕。平鑫濤拿這封信給妻子林婉珍看,當時林婉珍並未意識到,這封信將會成為改變她人生軌跡的開端。隨著瓊瑤的知名度飆升,平鑫濤也為她租下房子,方便她專心創作。最初,林婉珍以為這不過是單純的「照顧」,然而兩人關係逐漸變得曖昧。
在林婉珍的回憶錄中,她揭露了瓊瑤在自傳《我的故事》中對這段三角戀的描述。瓊瑤在書中寫到,她要求「林婉珍牢牢地守住平鑫濤」,並強調她不會給平鑫濤機會,除非林婉珍先給予機會,林婉珍回應道:「謝謝妳的成全。」但在回憶錄中,林婉珍強調,這些話根本沒曾說過,也不是事實。她指出,瓊瑤的描述過於戲劇化,與實際情況不符。
瓊瑤於1973年出版小說《浪花》,書中描述一位女畫家因畫廊老闆熱烈追求,介入老闆的婚姻,當時還未離婚的平鑫濤,也將該書在副刊上連載,而書中這位女畫家的角色也暗示了林婉珍的經歷。林婉珍指出,瓊瑤的小說中,擔任小三的女畫家被描繪得極為美好,情感真摯、為愛付出一切,與此相比,元配則被描繪成不解風情、沉悶乏味的形象。小說連載一段時間後,一位知情的朋友憤憤不平地來找林婉珍,認為故事中的女畫家形象似乎是在刻意影射她,並且將她醜化。對此,林婉珍只是輕描淡寫地笑了笑,林婉珍坦言,雖然表面上她並未過多反應,但內心最傷心的,還是平鑫濤全力支持瓊瑤,甚至通過連載推動這部小說。
林婉珍走過愛恨情仇 轉身成畫家
最終,1976年,平鑫濤拿著離婚協議書要求林婉珍簽字,結束了長達十多年的婚姻和三人之間複雜的情感糾葛。當時的林婉珍內心充滿悲傷與無奈,但她選擇了放手,開始尋找自己的新生。然而,林婉珍離婚後,她拾起畫筆,將自己的情感與心境寄託於畫作之中,從一位家庭主婦蛻變為水墨畫家,並在2020年舉辦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回顧展,展出自己多年的藝術作品。這場展覽甚至吸引了總統馬英九的到場支持,成為她人生新篇章的象徵。林婉珍通過藝術重新定義了自己的價值與生活,也讓那段曾經的情感歷程,化作了更深刻的藝術表達。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林婉珍的回憶錄中,她揭露了瓊瑤在自傳《我的故事》中對這段三角戀的描述。瓊瑤在書中寫到,她要求「林婉珍牢牢地守住平鑫濤」,並強調她不會給平鑫濤機會,除非林婉珍先給予機會,林婉珍回應道:「謝謝妳的成全。」但在回憶錄中,林婉珍強調,這些話根本沒曾說過,也不是事實。她指出,瓊瑤的描述過於戲劇化,與實際情況不符。
瓊瑤於1973年出版小說《浪花》,書中描述一位女畫家因畫廊老闆熱烈追求,介入老闆的婚姻,當時還未離婚的平鑫濤,也將該書在副刊上連載,而書中這位女畫家的角色也暗示了林婉珍的經歷。林婉珍指出,瓊瑤的小說中,擔任小三的女畫家被描繪得極為美好,情感真摯、為愛付出一切,與此相比,元配則被描繪成不解風情、沉悶乏味的形象。小說連載一段時間後,一位知情的朋友憤憤不平地來找林婉珍,認為故事中的女畫家形象似乎是在刻意影射她,並且將她醜化。對此,林婉珍只是輕描淡寫地笑了笑,林婉珍坦言,雖然表面上她並未過多反應,但內心最傷心的,還是平鑫濤全力支持瓊瑤,甚至通過連載推動這部小說。
林婉珍走過愛恨情仇 轉身成畫家
最終,1976年,平鑫濤拿著離婚協議書要求林婉珍簽字,結束了長達十多年的婚姻和三人之間複雜的情感糾葛。當時的林婉珍內心充滿悲傷與無奈,但她選擇了放手,開始尋找自己的新生。然而,林婉珍離婚後,她拾起畫筆,將自己的情感與心境寄託於畫作之中,從一位家庭主婦蛻變為水墨畫家,並在2020年舉辦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回顧展,展出自己多年的藝術作品。這場展覽甚至吸引了總統馬英九的到場支持,成為她人生新篇章的象徵。林婉珍通過藝術重新定義了自己的價值與生活,也讓那段曾經的情感歷程,化作了更深刻的藝術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