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蛀牙要抽神經,不少民眾都覺得緊張。牙醫師表示,目前對於深度蛀牙有新的「活髓治療」,患者可保留牙髓,避免根管治療將神經連根拔起的缺點,也提供民眾更多治療選擇。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牙科部主治醫師吳崇瑋說,經吳崇瑋醫師診療後發現,當蛀牙過大過深、可能侵犯牙髓,若經評估後牙髓仍可保,可採活髓治療,首先施打局部麻藥,再以橡皮障隔離該牙,隨後移除齲齒的部分,若經顯微鏡發現牙髓組織可保留不少,可使用「直接覆髓法」,以矽酸鈣基底材料進行覆蓋,最後再以樹脂填補即可。

吳崇瑋指出,以往病人牙齒有深度齲齒或外傷,導致牙髓暴露於口腔環境中,牙醫師為避免後續感染,通常建議病人接受根管治療,也就是俗稱的抽神經,同時移除感染源並清創,以求保存牙齒。

不過,經根管治療後的牙齒,因為已經沒有神經,也會失去對外界刺激的感知,容易再次發生蛀牙,結果仍恐拔除;此外,有研究顯示,牙齒抽掉神經、失去血管供應後,若未受正當保護,也比較容易咬裂。

▲在活髓治療過程中,醫師須施打麻藥並以顯微鏡輔助進行。(圖/台大新竹分院提供)
▲在活髓治療過程中,醫師須施打麻藥並以顯微鏡輔助進行。(圖/台大新竹分院提供)
針對活髓治療,吳崇瑋表示,當恆牙有深度齲齒或外傷,已非常靠近牙髓組織,或已侵犯牙髓腔使牙髓外露時,只要將發炎的牙髓組織清除乾淨,並藉由特殊醫材施行活髓治療,可助受創的牙髓恢復健康,並促進牙本質生成,維持牙髓活性與功能。

吳崇瑋說明,活髓治療的種類依移除牙髓組織的數量與深度,由淺而深可分為:一、僅移除些微牙髓組織的「直接覆髓法」;二、移除牙冠處牙髓腔內部分牙髓組織的「部份冠髓切除術」;三、完整移除牙髓腔內牙髓組織的「冠髓切除術」;四、除移除牙髓腔內的牙髓,更深入移除根管內部分牙髓組織的「部份牙髓摘除術」等。

吳崇瑋表示,經國內外研究證實,經醫師判斷並與病人討論後展開的活髓治療,過程中以顯微鏡嚴謹輔助,成功率約有80~95%,是可行的治療選擇,不過成功的關鍵不少,包括病人的年齡、治療配合度與牙根發育情形、細菌感染程度等,都與療效有關,醫病之間一定要仔細溝通,才能找到最適切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