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長假過後腸胃亮紅燈!根據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統計,今(2025)年1月因腹瀉、嘔吐而至急診就醫的患者,較前一個月已增約3~5成,以諾羅、輪狀病毒感染為主,加上流感、新冠病毒伺機而動,民眾應特別注意身體狀況,盡量避免生食如生蠔等海鮮。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北醫附醫急診科主治陳紹鈞指出,1月以來的急診就醫者中,上吐下瀉的比例較上月增加3至5成,以年輕及中壯年族群居多;以冬季常見流行病毒來說,諾羅病毒以其強傳染性和噁心、嘔吐的症狀為主,影響對象涵蓋各年齡層,特別容易引發群聚,而輪狀病毒主要好發於嬰幼兒,可能引發嚴重的水樣腹瀉及脫水風險。

▲最近病毒性腸胃炎大流行,病原以諾羅、輪狀病毒最常見。(圖/北市衛生局提供)
▲最近病毒性腸胃炎大流行,病原以諾羅、輪狀病毒最常見。(圖/北市衛生局提供)
當出現上吐下瀉的狀況時,一般人應如何處置?陳紹鈞表示,若已嘔吐到無法進食,或出現咖啡色、血色嘔吐物,合併嚴重腹痛、高燒不退、血便或黏液便等症狀時,應儘速就醫;如症狀較輕微,可先嘗試補充水分與電解質,並控制飲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

除病毒感染外,陳紹鈞說,年假期間急診常見疾病包括天冷引發心血管疾病如中風、心肌梗塞,及飲食相關腸胃炎或血糖控制不良等問題;此外,近期人流南北來往頻繁且多有群聚活動,為呼吸道疾病好發時期,尤其流感疫情近期急遽攀升,民眾應加倍留意。

北醫附醫成人感染科主任莊涵琄指出,常見流感症狀包括發燒、喉嚨痛、肌肉痠痛、咳嗽流鼻水及食慾不振等,若未施打流感疫苗,相關症狀可能比新冠肺炎嚴重,不可不慎。

莊涵琄表示,目前醫院針對65歲以上、糖尿病、癌症、慢性腎病、自體免疫疾病或心血管疾病等高風險族群,不需流感快篩,醫師可依據疑似症狀開立公費抗病毒藥物,而因新冠肺炎重症風險仍較流感高,所以若有喉嚨痛,流鼻水或咳嗽等症狀,前述高風險族群可及早快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