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拉斯獨行俠交易25歲的Luka Doncic去換31歲的Anthony Davis,引起外界對於管理層動機提出了諸多質疑。作為獨行俠總經理的Nico Harrison是這次湖俠交易案的主要發起人,他的交易風格激進且主動,過去也曾擔任過Nike北美籃球業務副總裁,最著名的事蹟就是搞砸了Stephen Curry的簽約提案,讓他轉投對手Under Armour的懷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年52歲的Nico Harrison自2021年6月28日起擔任 獨行俠總經理兼籃球事務總裁,但他的背景其實並不是來自傳統的籃球管理層。過去讀過軍校,也擔任過Nike的行銷主管。

▲根據ESPN知名記者Shams Charania報導,洛杉磯湖人、達拉斯獨行俠與猶他爵士完成了一筆震撼級別的三方交易,交易主菜為「Luka Doncic換Anthony Davis」。(圖/NOWnews社群中心製圖)
▲根據ESPN知名記者Shams Charania報導,洛杉磯湖人、達拉斯獨行俠與猶他爵士完成了一筆震撼級別的三方交易,交易主菜為「Luka Doncic換Anthony Davis」。(圖/NOWnews社群中心製圖)
從 Nike到NBA:Harrison的職業生涯

Harrison出生自美國西北部,大學時曾在西點軍校打過一季籃球,後來轉學到 蒙大拿州立大學,在1993-96年間累積得到超過1000分。

2002年Harrison加入Nike,擔任NBA事務的地區代表,後來升遷至全國行銷主管,負責管理NBA旗下的Nike球員,並與Kobe Bryant和Michael Jordan建立了良好關係。最終晉升為Nike北美籃球業務副總裁,成為品牌的關鍵人物之一。

然而,Harrison在Nike的生涯並非一帆風順,他最為人詬病的失誤之一,就是2013年錯失與金州勇士球星Stephen Curry簽約的機會。

當時,Nike 在向Curry進行合約簡報時,Harrison不僅把Curry的名字唸錯,甚至使用了一份原本為Kevin Durant準備的簡報,直接用來對Curry進行提案,。這種隨意的態度,直接導致Curry最終選擇了Under Armour,並成為該品牌的招牌球星。

搞砸Curry提案 成Harrison生涯汙點

Curry的經紀人Jeff Austin事後回憶,當時Nike的提案讓他感到失望,他也曾與Under Armour洽談並表達了自己對該品牌的偏好。Austin表示:「在Under Armour的談判中,我沒有強推,但我讓他們知道,我有很多理由更偏好 UA,其中之一就是Nike的簡報充滿錯誤,甚至可以說是場災難。」

Curry的父親Dell Curry也對Nike的提案不滿意。他曾經表示:「我聽過很多人把Curry的名字唸錯,所以這點倒是不意外。但簡報原本是為KD準備的,這讓我完全失去興趣。我從那一刻起,就已經不再專心聽下去了。」

▲勇士當家球星Stephen Curry也在節目《Dubs Talk》中分享,Hield在練習時帶給他的感受,直言對方和Kevin Durant是「同類」,都是工作狂。(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搞砸對勇士當家球星Stephen Curry的提案,是Harrison在Nike時期的一大污點。(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操盤果斷 Harrison一向激進大膽

不過Harrison也有他的優點,其操盤果斷且下定決心後就意志堅決,比如之前換來當時名聲已經相當不好的Kyrie Irving,雖然外界充滿質疑,但最終去年獨行俠靠著這套陣容打進總冠軍賽,也打破外界當初的質疑。

要知道當時Irving因為在塞爾提克和籃網的一些行徑,被外界貼上難以管教,雖然在騎士隊和LeBron James一起奪冠,已經展現過他的個人能力,不過不少球隊高層仍對他充滿疑慮。但是Harrison果斷交易,也為Doncic找來得力助手。

而在去年交易截止日前,Harrison用Grant Williams為主體做交易,換來前鋒PJ Washington;又和巫師隊交易來中鋒DanielGafford,讓球隊鋒線戰力大大提升,一躍而成爭冠勁旅,順利打進到總冠軍賽,雖然惜敗給塞爾提克,但這次操盤被認為是加分的。

整體而言,這次Doncic交易案確實符合Harrison一貫的風格,不過很顯然這種激進作風也是一把雙面刃,成功時可以幫助球隊大大提升戰力,失敗時也可能錯失未來數年的核心。這種賭徒性格,決定了後Dirk Nowitzki時代的基本情況。

▲Irving與塞爾提克鬧翻,憤而轉隊後,與前東家交手過16次,居然吞下15敗,唯一一勝還是在總冠軍賽上。(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Harrison換來當時名聲已經相當不好的Kyrie Irving,雖然外界充滿質疑,但最終去年獨行俠靠著這套陣容打進總冠軍賽,也打破外界當初的質疑。(圖/美聯社/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