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春節傳統習俗有許多禁忌,包括初一不能洗澡、初二不能洗衣服、初三要睡到飽等,但「過年停藥求吉利」卻讓醫師直言「毫無科學依據」,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指出,自行停藥恐害病情惡化、治療難度增加,甚至是引發生命危險,應破除迷信,科學用藥,才能健康過好年。
黃軒在臉書專頁「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指出,不少人認為「新年吃藥不吉祥」,對於慢性病患者來說,在開心過年之餘,縱會隱藏著一絲擔憂,就是「過年吃藥不吉利,能停藥嗎?」對此黃軒強調「絕對不行」,「新年吃藥不吉利」不僅毫無科學依據,更可能導致嚴重後果。
黃軒說明,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都需要長期規律服藥控制病情,只要血壓、血糖等指標失控,就會增加心肌梗塞、腦中風等風險;過去期刊《JAMA》研究顯示,中斷高血壓藥物7天,中風風險激增3倍。
黃軒也提醒,停藥會讓「治療難度增加」, 反覆的病情可能需要更強效的藥物或更長時間才能控制,且如果某些特定疾病,或器官移植後的必須用藥,停藥過後可能引發「排異反應」,危及生命。
國健署也提醒,過年期間,患者仍需遵從醫囑按時規律服用慢性病藥,少吃多動與維持正常作息,並維持量測血壓及血糖,以掌握自身健康狀況,千萬不能因爲年節的氛圍、病情好轉或沒有感受到明顯症狀就自行停止服藥,若未經醫師許可任意停藥可能會影響病情控制。
此外,傳統年菜多以油炸、勾芡等方式料理,建議選擇以蒸、煮、涼拌等少油、少鹽、少糖烹調及多新鮮蔬菜的高纖菜餚;也可以與親朋好友相約戶外走春,減少久坐的時間,每天30分鐘、每週至少有150分鐘的身體活動會更佳。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黃軒說明,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都需要長期規律服藥控制病情,只要血壓、血糖等指標失控,就會增加心肌梗塞、腦中風等風險;過去期刊《JAMA》研究顯示,中斷高血壓藥物7天,中風風險激增3倍。
黃軒也提醒,停藥會讓「治療難度增加」, 反覆的病情可能需要更強效的藥物或更長時間才能控制,且如果某些特定疾病,或器官移植後的必須用藥,停藥過後可能引發「排異反應」,危及生命。
國健署也提醒,過年期間,患者仍需遵從醫囑按時規律服用慢性病藥,少吃多動與維持正常作息,並維持量測血壓及血糖,以掌握自身健康狀況,千萬不能因爲年節的氛圍、病情好轉或沒有感受到明顯症狀就自行停止服藥,若未經醫師許可任意停藥可能會影響病情控制。
此外,傳統年菜多以油炸、勾芡等方式料理,建議選擇以蒸、煮、涼拌等少油、少鹽、少糖烹調及多新鮮蔬菜的高纖菜餚;也可以與親朋好友相約戶外走春,減少久坐的時間,每天30分鐘、每週至少有150分鐘的身體活動會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