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提名的商務部長人選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29日在聽證會上表示,將檢討前朝拜登政府為美國半導體發展推出的補貼。他指出,美國「太依賴台灣」,並強調將推動美國本土半導體製造業,把供應鏈帶回美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盧特尼克29日上午出席聯邦參議院商務委員會舉行的人事聽證會在談及美國前總統拜登政府所提出的《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時,直言「對於我沒有讀過的內容,我無法承諾會執行」,表示他還要「讀一讀、分析和理解內容」。

不過盧特尼克也表達對該計畫的支持。他指出,「我們太依賴台灣」,需要確保國家安全,需要重新進行審查,但正如國會所說,拜登政府為美國半導體發展推出的527億美元補貼,為美國半導體的重建提供了「豐厚的頭期款」(excellent down payment)」。

彭博社報導指出,整體而言,盧特尼克的言論顯示川普政府將試圖對這項計畫進行調整,而非完全推翻。其中可能包括取消環保要求或對勞工有利的條款。

拜登政府時期推出的《晶片法》,提供補助吸引外國廠商到美國設廠或擴廠、並支持美國企業在相關領域的發展,以促進美國本土半導體產業發展,減少對亞洲生產的依賴。這是美國數十年來規模最大的產業政策之一,也是拜登政府的重要政績。

在該法案推動之下,包括美光、三星電子等企業承諾投入超過4000億美元的重大投資案。而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設廠也獲得了66億美元的直接資金。目前實際發放的製造業補助資金僅有43億美元,因為企業必須達成特定的建設與生產目標後,才能獲得資金。

盧特尼克表示,「從架構上來看,我認為我們需要確保一切都正確無誤,我們需要重新審視並確保其合理性。但就國會制定的方式而言,這是我們重振美國半導體製造業的一個絕佳起點。」

川普曾經批評《晶片法》「糟透了」,認為比起補助,祭出關稅讓產業赴美才是激勵國內製造業發展更好的方法。川普在27日更稱,打算對輸入美國的鋼、鋁、銅及電腦晶片、半導體、藥品等貨物課徵全面關稅,還說「晶片製造業都跑去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