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台灣現有的馬來西亞籍學生人數達10457人,位居境外學生人數第四名。雖然自106學年度以來,這個數字逐年下降,但馬來西亞學生在台灣的存在仍然十分顯著。不僅僅是學生,馬來西亞籍的專業人士人數也超越其他國籍,成為在台外籍專業人士的第一名。除此之外,許多馬來西亞藝人在台灣也深受大眾喜愛,如梁靜茹、光良、品冠,甚至橫掃金鐘獎的影帝李銘順。這些名字對台灣觀眾來說或許耳熟能詳,但我們對於他們背後的文化背景又了解多少?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馬來西亞籍記者杜晉軒在《東南亞夯什麼》節目中分享他14年的台灣生活經驗。他來自馬來西亞怡保,這裡是知名歌手光良與奧斯卡影后楊紫瓊的家鄉。杜晉軒表示,初到台灣時,發現許多台灣人對馬來西亞演藝人員的認知有限,然而近年來,像黃明志這樣的創作者因其鮮明的馬來西亞文化符碼,讓台灣人對馬來西亞有更多了解。黃明志透過音樂強調馬來西亞文化,甚至在歌曲中觸及馬來西亞內部的社會議題。杜晉軒認為,這些努力提升了馬來西亞在台灣的辨識度。  

杜晉軒來台攻讀世新大學新聞系,之後進入台大國發所攻讀碩士學位。他提到,台灣的華語流行文化對他有很深的影響,而選擇來台灣求學,部分原因也源於父親早年曾在台灣留學。相較於中國,台灣的新聞與歷史學術環境更自由,這讓他更堅定了來台念書的決心。然而,在畢業後選擇留台工作,並非全然順利。

早期,外籍學生要留台工作需滿足薪資門檻或相關政策要求,導致許多人面臨困難。直到2014年台灣推出以點數評分的制度,外籍畢業生的工作機會才逐漸改善。杜晉軒坦言,當時正值台灣推動新南向政策,他認為這是了解東南亞與台灣互動的好機會,於是決定留在台灣發展。  

杜晉軒曾在多維新聞網擔任記者,目前則是關鍵評論網東南亞版的編輯。他指出,台灣社會對東南亞的關注正逐步擴大。早期的報導多圍繞移工與新住民議題,但近年來已延伸至文化、政治等面向,例如馬來西亞選舉的動態也逐漸受到台灣人的關注。杜晉軒在工作中致力於挖掘東南亞留學生與當地作者的故事,並透過報導展現東南亞人的視角。他認為,這不僅有助於台灣人更全面地了解東南亞,也能促進台灣與東南亞之間的連結。  

儘管如此,杜晉軒也提到,台灣社會對東南亞的理解仍有不足之處。例如,新南向政策實施多年,部分東南亞學生仍在生活中遭遇歧視性言論。身為媒體工作者,他認為自身有責任透過更多元的報導,為這些聲音發聲,改變社會對東南亞的刻板印象。  

除了媒體工作,杜晉軒也出版兩本著作,分別是《血統的原罪》和《北漂台灣》。前者講述台灣戒嚴時期東南亞僑生的白色恐怖故事,後者則描繪了70年來馬來西亞人來台求學與生活的歷史。他表示,創作這些書籍的契機,源於對台灣歷史的探索與自身經歷的反思。他希望透過文字,讓更多人看見台灣與東南亞的深厚連結。  

馬來西亞人在台灣的故事,不僅是跨國文化交流的縮影,更見證兩地之間不斷深化的互動與連結。杜晉軒的經歷與觀察,或許正是這段歷程的最佳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