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店家推銷入侵大學校園!中壢某大學商圈,在附近就讀大三的女大生小云,去年2月經過商圈裡的一間美容護膚店時,被推銷學生做臉優惠,未料上門消費時,竟然被店裡的員工,聯手推銷購買高達11萬的保養品。沒有信用卡的小云,在對方你一言、我一句圍攻包夾下,甚至半逼迫的狀況下,拿出證件,讓店員辦理融資分期付款,事發後一年來,小云不敢讓家人知道,只好去打工,償還每個月3800元的貸款。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然經過一年,當時情景小云仍然歷歷在目。小云認為對方就是抓住她不敢拒絕的弱點,不斷向她推銷美容保養品。小云說當時她去消費,店員問她「一個月做臉的費用要花多少才合理」,小云回答大概2000元,接著開始推銷商品,但小云以打工為由,拒絕購買護膚課程,對方繼續說服小云,而且是一人拿商品推銷,另一人向小云要學生證,小云以為是登記會員資料,不疑有他。

小云回想當時過程,她說「當下介紹產品的店員,原本以為我會拒絕,但我給了證件,對方就認為我要買方案,接著開始跟我說等等會有人打電話給你,要記得接起來說你有辦分期付款」因為一下子花了4萬8000元,小云沒有這麼多錢也沒有信用卡,店員竟然直接拿小云的學生證,和銀行辦融資分期,利率高達17%。

▲中壢一名女大聲慘遭美容業者聯手說服購買高達11萬元的保養品及護膚療程,還被申請貸款,經過一年才敢告訴家人。(圖/讀者提供)
▲中壢一名女大生慘遭美容業者聯手說服購買高達11萬元的保養品及護膚療程,還被申請貸款,經過一年才敢告訴家人。(圖/讀者提供)
小云被店員夾攻的狀態下,她幾乎沒有時間思考,花了超乎預期的一大筆錢做護膚,小云根本不敢告訴家人,只好靠打工,省吃儉用,每個月還款,不過惡夢還沒結束。小云說後來在大學附近的店搬家,她只好改去另一間店,小云怎麼都沒想到,她竟然又會再被剝一次皮。

小云說在第二間店繼續原本購買的美容療程時,店員完全沒有經過她的同意,就使用新的產品,最後還脅迫要簽合約,不然就要當場付錢,店員繼續用同一套方法,拍下小云的證件,辦分期付款,這一次金額高達6萬4800元。

▲女大生小云被強迫推銷的保養品價格驚人,她被「強迫消費」11萬元,還被店員拿證件申請貸款,每月背負還款壓力。(圖/讀者提供)
▲女大生小云被強迫推銷的保養品價格驚人,她被「強迫消費」11萬元,還被店員拿證件申請貸款,每月背負還款壓力。(圖/讀者提供)
兩次「強迫」消費,小云總共花了11萬2800元,每個月她得要償還3800元,雖然有打工,還錢的壓力還是讓她吃不消,也因為金額太龐大,小云很自責,不敢告訴家人,只能省吃儉用努力還錢。

其實類似「推銷騙局」層出不窮,而且多已以話術說服民眾購買昂貴化妝品與搭配護膚課程,再結合銀行融資給予分期付款,讓涉世未深的民眾,淪肥羊,背負數十萬元債務。今年1月台中豐原也有身障女性,遭到美容業者強迫消費20萬元,購買保養品。

對此,陳頂新律師表示,像這樣的推銷手法若以強暴、脅迫或施以詐術,讓消費者締結買賣契約,可能觸犯強制罪,也可能成立普通詐欺罪,最重可處5年有期徒刑;如果業者共同數人去包圍消費者,逼迫消費者簽訂買賣契約,則涉及加重詐欺罪;此外業者如果未經消費者同意,擅自拿消費者的信用卡或身分證件,去刷卡給付貨款,恐觸偽造私文書罪。

▲律師陳頂新表示,面對「強迫推銷」一定要立場堅定拒絕,消費者甚至可以報警,此外業者也可能觸犯刑法和社維法,面臨刑責。(圖/陳頂新提供)
▲律師陳頂新表示,面對「強迫推銷」一定要立場堅定拒絕,消費者甚至可以報警,此外業者也可能觸犯刑法和社維法,面臨刑責。(圖/陳頂新提供)
業者不只可能面臨刑責,根據社維法規定,強賣他人財物,可能會被行政機關處以3日以下拘役,以及新台幣3萬元以下罰鍰。如果消費者真的有被詐欺、脅迫,得以撤銷買賣契約,雙方必須負擔恢復原狀義務,業者必須將貨款,全數返還消費者。

最後陳頂新律師提醒,倘若遇上類似推銷手段,消費者應該立場堅定的拒絕,一旦察覺不對勁,可以錄音錄影或拍照自保,如果難以脫身,被迫消費成功,也要立刻報警處理,並保存好消費憑證,物品也要保持良好狀態,因為根據消保法規定,消費者可以在7日內無條件解除契約,在解除契約後,業者也必須將消費者給付之貨款全數返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