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週四(16)在德州進行星艦火箭的第七次試飛。雖然火箭下半部的超重型推進器(Super Heavy booster)成功被發射塔上的機械臂回收,但星艦上半段卻在發射8.5分鐘後發生故障失聯且直接解體,並未順利完成預定任務。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綜合美媒報導,此次升級版星艦火箭從德州的「星際基地」發射升空,計畫測試火箭接近軌道速度的能力,並首次嘗試在太空中部署10顆模擬衛星。然而,根據SpaceX通訊經理的說法,星艦的6具引擎在飛行過程中逐一關閉,約8.5分鐘後與地面控制中心完全失去通訊,隨後發生「快速非計劃性解體」(rapid unscheduled disassembly)。

儘管上級火箭失敗,SpaceX成功運用「筷子」般的機械臂,穩定回收了高度達232英尺的超重型推進器,這是該公司第二次成功完成此壯舉,展示了其在火箭回收技術上的顯著進步。

發射直播顯示,助推器在發射約7分鐘後重新點燃引擎,降低下降速度,最終被機械臂穩穩抓住。

由於星艦解體,墨西哥上空的航班一度受到影響。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短暫調整了航線,並放慢飛機速度以避免太空碎片威脅。目前,FAA正在調查事故原因,並評估是否有碎片超出預定墜落區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事故發生的前一天,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旗下的藍色起源(Blue Origin)公司剛剛成功將「新葛倫號」(New Glenn)火箭送入軌道,這也為商業太空競賽增添新變數。

SpaceX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針對發射失敗一事,則在社群平台X上分享解體瞬間的影片,並幽默自嘲道「不確定是否成功,但保證有娛樂效果!」

雖然本次試飛未完全成功,但SpaceX表示,已備有改良版星艦和推進器,預計下次發射將不會延遲超過一個月。馬斯克強調,星艦計畫的最終目標是支持大規模星鏈衛星部署以及太空探索任務,未來將持續改進設計並進行更多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