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曾被稱為「亞洲底特律」,自20世紀60年代起,泰國政府透過政策支持與外資引入,成為東南亞最大的汽車生產與出口國,全球第十大汽車製造國。完善的供應鏈與基礎設施、經濟特區的稅務優惠,以及在皮卡車生產中的領先地位,助其奠定「亞洲底特律」的地位。然而,隨著市場環境轉變,泰國汽車業逐漸失去昔日榮光。2023年的汽車年產量比十年前的巔峰期大幅下降近四成,鈴木(Suzuki)和速霸陸(Subaru)兩家日本汽車製造商更是宣布關閉在泰國的工廠。
《經濟學人》報導稱,根據泰國工業聯合會估計,2024年汽車年產量約為150萬輛,較2023年減少18%,並比10年前的峰值產量下降39%。泰國汽車業的衰退不僅受市場競爭影響,也與家庭債務問題息息相關。中國汽車巨頭在泰國大力推動電動車生產,擠壓日系車的市場,而日系車廠對當地零件供應商的依賴更使其面臨挑戰。與此同時,自2011年泰國政府推行首次購車與購屋退稅政策以來,家庭債務不斷攀升,目前已高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92%,進一步抑制消費信心和購買力。
報導指出,泰國經濟在其他領域也面臨挑戰。自2018年起,勞動年齡人口開始縮減,而家庭債務高漲導致居民收入多數用來償債,消費需求持續低迷。此外,泰國出口產業長期依賴傳統產品線,創新不足,雖然近期出口略有回升,但主導產業多為服務萎縮市場的老企業,半導體等創新產品的發展則剛剛起步。
英國顧問公司Pantheon Macroeconomics的Miguel Chanco指出,泰國從2014年政變導致經濟停滯,因政治不穩打擊外資信心,政府政策與公共支出中斷,旅遊業和內需疲軟,這些因素造成經濟成長停滯,直到政局穩定後才逐步恢復。而越南等競爭對手則積極與韓國、歐盟簽署貿易協定。相比之下,泰國直到2021年才重啟與歐盟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錯失與全球接軌的重要機會,進一步削弱國際競爭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報導指出,泰國經濟在其他領域也面臨挑戰。自2018年起,勞動年齡人口開始縮減,而家庭債務高漲導致居民收入多數用來償債,消費需求持續低迷。此外,泰國出口產業長期依賴傳統產品線,創新不足,雖然近期出口略有回升,但主導產業多為服務萎縮市場的老企業,半導體等創新產品的發展則剛剛起步。
英國顧問公司Pantheon Macroeconomics的Miguel Chanco指出,泰國從2014年政變導致經濟停滯,因政治不穩打擊外資信心,政府政策與公共支出中斷,旅遊業和內需疲軟,這些因素造成經濟成長停滯,直到政局穩定後才逐步恢復。而越南等競爭對手則積極與韓國、歐盟簽署貿易協定。相比之下,泰國直到2021年才重啟與歐盟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錯失與全球接軌的重要機會,進一步削弱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