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國際棒球場日前舉行了隆重的動土典禮,標誌著一項耗資超過25億的公共建設計畫正式啟動,地方政府對此也充滿期待,認為這是推動地方經濟、促進棒球運動發展的重要一步。然而,這項計畫的背後,卻潛藏著許多問題值得深思:屏東真的有需要一座耗資鉅額的大型國際級棒球場?這座棒球場的未來發展性如何?是否又將面臨另一場公共建設的災難?
屏東的需求與棒球場的定位:是否名符其實?
根據規劃,屏東國際棒球場將設置符合國際標準的場地與豪華看台相關設施,目標是吸引國際比賽與大型活動到此舉辦。然而,屏東相對偏遠的地理位置與交通條件,是否能支撐如此高規格的場館運營?在過去,許多地方建設因缺乏長期規劃,導致使用率低下,成為蚊子館的例子比比皆是,屏東國際棒球場是否會重蹈覆轍,值得社會大眾深切關注。
發展性的迷思與隱憂
縣府也主張,屏東國際棒球場能帶動地方經濟與觀光發展,但也引起球迷諸多討論與質疑,這樣的論述是否經得起實質檢驗?
首先,大型棒球場的運營需要穩定且高密度的賽事來支撐,而目前台灣的職業棒球聯盟(CPBL)球隊主要集中在北部與中部,南部僅有統一7-ELEVEn獅隊與台鋼雄鷹分別在台南與高雄擁有主場,在落實城市主場制的現今,屏東即便建成國際級球場,也未必能吸引職棒球隊將主場設於此,特別是在台北大巨蛋落成後,基於商業收入考量,各隊也額外多撥配一定比例的主場賽事在大巨蛋,新屏東棒球場恐怕只能與花、東縣市棒球場來分配各球隊巡迴無主場球隊縣市的零星場次,這對棒球場的營運壓力將極為沉重。
其次,國際比賽的舉辦雖能短期吸引大量人潮,但這種一次性的效益難以持續,特別是目前經常舉辦國際比賽的球場,大多分落在北部的天母、新莊、大巨蛋球場以及台中的洲際棒球場,屏東能夠爭取到多少國際賽恐怕不甚樂觀。而新屏東棒球場預計坐落於屏東市旁的六塊厝一帶,縣府願景是未來將搭配科技園區、高鐵站來提升吸引力,然而,屆時的住宿、交通等觀光配套設施是否足夠,仍然還是一大問號,特別是新屏東棒球場距離同樣為國際型棒球場的高雄澄清湖棒球場僅20多分鐘車程,若缺乏全盤的觀光與城市規劃,即便場館建成,也可能無法發揮預期的效益與競爭性。
從過去的教訓中學習
回顧臺灣過去的大型公共建設歷史,不少專案在規劃階段缺乏全面性,最終成為財政黑洞,特別是棒球場的興建,更涉有複雜的諸多因素必須考量,僅憑地方政府的樂觀估計,並不足以支撐一項大型建設的可行性。此次屏東棒球場的預算超過25億元,然而,後續的營運經費、維護成本與債務壓力是否有完整的估算?這些隱形的負擔將由誰來承擔?
運動政策的反思與建議
屏東國際棒球場的興建,揭示了我國運動政策規劃中的諸多問題。在過去幾年,台灣在棒球場館建設上投入不少資源,但成效卻不如預期,甚至帶來龐大經濟效益的台北大巨蛋,也仍然不斷有漏水等軟硬體設備缺失的問題頻繁出現,這凸顯了一方面,在場館的分布與規模常與實際需求脫節,另一方面運動產業的整體規劃也缺乏連貫性與前瞻性。
中央與地方政府都需要反思,運動政策是否應更加重視基層與普及化建設,而非一味追求高大上的場館,例如對於屏東,雖然其悠久的棒球文化有更多發展的潛力,但相較於其他幾個現有職棒主場的城市,棒球人口基數與產業鍊條都相對有限,或許更應該著重於基層棒球運動的推廣,結合基層發展需求,如改善學校與社區的棒球設施,提供更多培訓與比賽機會,或是投入更多中小型的球場,充實運動科學環境以及藉由台灣天氣優勢吸引國外球隊租借,方能從根本上提升地方的棒球文化與運動風氣。
此外,地方政府在推動大型建設特別是運動類型的場館時,更應注重與專業團隊的合作,進行完整的需求評估與財務分析,避免因政績考量而忽視實際效益。
屏東國際棒球場的動土,固然為地方帶來新的話題跟想像,但背後潛藏的問題與挑戰不容忽視,特別是在公共建設熱潮下,作為政策主事者,更應該保持冷靜,審視這些計畫是否真正符合地方需求與長期發展目標,特別是隨著全球運動產業的快速變化,僅憑傳統的建設與經營模式已無法應對現代場館的高運營要求,地方政府必須嚴肅正視長期發展與營運規劃的必要性。
最後,既然這座球場的興建已箭在弦上,政府該做的是更謹慎地思考在落成後如何妥善運營,例如,強化引入智慧球場的概念,利用網路、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技術,提升場館的智慧化管理,吸引更多元的賽事與活動,最大化場館的使用效益外也成為全台灣智慧球場的標竿;同時,也可結合數位行銷與品牌策略,建立場館與地方特色的深度連結,塑造屏東棒球場的獨特價值。此外,中央與地方更需加強合作,推動更多政策工具,如提供稅務優惠以吸引民間企業參與,唯有在政策、資金與管理的全盤規劃下,屏東國際棒球場才有機會真正成為一座帶動地方經濟與運動發展的成功案例。
新屏東國際棒球場,誕生於諸多質疑與不看好之中,期許這座球場能在多方努力下,真正成為改寫臺灣棒球歷史的新起點,為地方與全台棒運發展帶來正向影響與助益,而非公共建設的又一失敗標誌。
●作者:秋末生/體育、政治工作者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規劃,屏東國際棒球場將設置符合國際標準的場地與豪華看台相關設施,目標是吸引國際比賽與大型活動到此舉辦。然而,屏東相對偏遠的地理位置與交通條件,是否能支撐如此高規格的場館運營?在過去,許多地方建設因缺乏長期規劃,導致使用率低下,成為蚊子館的例子比比皆是,屏東國際棒球場是否會重蹈覆轍,值得社會大眾深切關注。
發展性的迷思與隱憂
縣府也主張,屏東國際棒球場能帶動地方經濟與觀光發展,但也引起球迷諸多討論與質疑,這樣的論述是否經得起實質檢驗?
首先,大型棒球場的運營需要穩定且高密度的賽事來支撐,而目前台灣的職業棒球聯盟(CPBL)球隊主要集中在北部與中部,南部僅有統一7-ELEVEn獅隊與台鋼雄鷹分別在台南與高雄擁有主場,在落實城市主場制的現今,屏東即便建成國際級球場,也未必能吸引職棒球隊將主場設於此,特別是在台北大巨蛋落成後,基於商業收入考量,各隊也額外多撥配一定比例的主場賽事在大巨蛋,新屏東棒球場恐怕只能與花、東縣市棒球場來分配各球隊巡迴無主場球隊縣市的零星場次,這對棒球場的營運壓力將極為沉重。
其次,國際比賽的舉辦雖能短期吸引大量人潮,但這種一次性的效益難以持續,特別是目前經常舉辦國際比賽的球場,大多分落在北部的天母、新莊、大巨蛋球場以及台中的洲際棒球場,屏東能夠爭取到多少國際賽恐怕不甚樂觀。而新屏東棒球場預計坐落於屏東市旁的六塊厝一帶,縣府願景是未來將搭配科技園區、高鐵站來提升吸引力,然而,屆時的住宿、交通等觀光配套設施是否足夠,仍然還是一大問號,特別是新屏東棒球場距離同樣為國際型棒球場的高雄澄清湖棒球場僅20多分鐘車程,若缺乏全盤的觀光與城市規劃,即便場館建成,也可能無法發揮預期的效益與競爭性。
從過去的教訓中學習
回顧臺灣過去的大型公共建設歷史,不少專案在規劃階段缺乏全面性,最終成為財政黑洞,特別是棒球場的興建,更涉有複雜的諸多因素必須考量,僅憑地方政府的樂觀估計,並不足以支撐一項大型建設的可行性。此次屏東棒球場的預算超過25億元,然而,後續的營運經費、維護成本與債務壓力是否有完整的估算?這些隱形的負擔將由誰來承擔?
運動政策的反思與建議
屏東國際棒球場的興建,揭示了我國運動政策規劃中的諸多問題。在過去幾年,台灣在棒球場館建設上投入不少資源,但成效卻不如預期,甚至帶來龐大經濟效益的台北大巨蛋,也仍然不斷有漏水等軟硬體設備缺失的問題頻繁出現,這凸顯了一方面,在場館的分布與規模常與實際需求脫節,另一方面運動產業的整體規劃也缺乏連貫性與前瞻性。
中央與地方政府都需要反思,運動政策是否應更加重視基層與普及化建設,而非一味追求高大上的場館,例如對於屏東,雖然其悠久的棒球文化有更多發展的潛力,但相較於其他幾個現有職棒主場的城市,棒球人口基數與產業鍊條都相對有限,或許更應該著重於基層棒球運動的推廣,結合基層發展需求,如改善學校與社區的棒球設施,提供更多培訓與比賽機會,或是投入更多中小型的球場,充實運動科學環境以及藉由台灣天氣優勢吸引國外球隊租借,方能從根本上提升地方的棒球文化與運動風氣。
此外,地方政府在推動大型建設特別是運動類型的場館時,更應注重與專業團隊的合作,進行完整的需求評估與財務分析,避免因政績考量而忽視實際效益。
屏東國際棒球場的動土,固然為地方帶來新的話題跟想像,但背後潛藏的問題與挑戰不容忽視,特別是在公共建設熱潮下,作為政策主事者,更應該保持冷靜,審視這些計畫是否真正符合地方需求與長期發展目標,特別是隨著全球運動產業的快速變化,僅憑傳統的建設與經營模式已無法應對現代場館的高運營要求,地方政府必須嚴肅正視長期發展與營運規劃的必要性。
最後,既然這座球場的興建已箭在弦上,政府該做的是更謹慎地思考在落成後如何妥善運營,例如,強化引入智慧球場的概念,利用網路、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技術,提升場館的智慧化管理,吸引更多元的賽事與活動,最大化場館的使用效益外也成為全台灣智慧球場的標竿;同時,也可結合數位行銷與品牌策略,建立場館與地方特色的深度連結,塑造屏東棒球場的獨特價值。此外,中央與地方更需加強合作,推動更多政策工具,如提供稅務優惠以吸引民間企業參與,唯有在政策、資金與管理的全盤規劃下,屏東國際棒球場才有機會真正成為一座帶動地方經濟與運動發展的成功案例。
新屏東國際棒球場,誕生於諸多質疑與不看好之中,期許這座球場能在多方努力下,真正成為改寫臺灣棒球歷史的新起點,為地方與全台棒運發展帶來正向影響與助益,而非公共建設的又一失敗標誌。
●作者:秋末生/體育、政治工作者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