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出門把麵包當早餐吃,但長期吃麵包會不會吃出病來?預防醫學專家張適恆醫師在YouTube上分享「長期吃麵包會導致癌症嗎?」影片中提到,沒有烤焦的麵包,相較下班、假日療癒上班疲憊身心靈的炸雞薯條,以及追劇好朋友的洋芋片,麵包的致癌成分相對少。
根據統計,台灣每人每年平均消耗約 25公斤麵包,雖然遠低於歐洲人平均的 50公斤,但隨著年均 5% 至 10% 的成長率,麵包已逐漸成為台灣飲食文化的一部分。但看似簡單的麵包,其健康影響程度還是讓不少人有點憂心,因與潛在的致癌物「丙烯醯胺」扯上關係時。
🟡麵包中的「丙烯醯胺」是什麼?
張適恆醫師在影片中提到「丙烯醯胺」是在高溫烘烤下,醣類與胺基酸透過「梅納反應」生成的副產品,並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 2A級致癌物,與紅肉等級相同。在高溫且時間過長的烘烤過程中,麵包表面顏色越深、越焦香,丙烯醯胺的含量就越高。
🟡丙烯醯胺含量
洋芋片:每公斤 3,000微克。
餅乾:每公斤約 300微克。
麵包:相對較低,每公斤約 20-80微克,但自製焦化麵包可能「爆表」。
🟡長期攝取的風險
張適恆醫師表示,根據研究,癌症風險與每日20微克以上的丙烯醯胺長期攝取相關,尤其在乳癌、子宮內膜癌的病例中有顯著聯繫。假設每天吃超過1公斤麵包,長期下來可能超過危險劑量,但正常情況下,偶爾享用麵包則相對安全。
🟡麵包還藏著其他健康風險
除了丙烯醯胺,麵包中常見的成分如高糖、高鈉,也會對身體造成額外負擔。特別是台式麵包如菠蘿麵包、肉鬆麵包、美乃滋麵包因成分複雜,熱量與添加物含量更高。
🟡健康建議
選擇天然成分的麵包,優先選擇如法式長棍麵包、德國酸麵包等低添加物的麵包。同時避免過度烘烤,因越焦丙烯醯胺越高。此外,洋芋片、餅乾的丙烯醯胺的含量高於麵包,更需要特別節制攝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麵包中的「丙烯醯胺」是什麼?
張適恆醫師在影片中提到「丙烯醯胺」是在高溫烘烤下,醣類與胺基酸透過「梅納反應」生成的副產品,並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 2A級致癌物,與紅肉等級相同。在高溫且時間過長的烘烤過程中,麵包表面顏色越深、越焦香,丙烯醯胺的含量就越高。
🟡丙烯醯胺含量
洋芋片:每公斤 3,000微克。
餅乾:每公斤約 300微克。
麵包:相對較低,每公斤約 20-80微克,但自製焦化麵包可能「爆表」。
🟡長期攝取的風險
張適恆醫師表示,根據研究,癌症風險與每日20微克以上的丙烯醯胺長期攝取相關,尤其在乳癌、子宮內膜癌的病例中有顯著聯繫。假設每天吃超過1公斤麵包,長期下來可能超過危險劑量,但正常情況下,偶爾享用麵包則相對安全。
🟡麵包還藏著其他健康風險
除了丙烯醯胺,麵包中常見的成分如高糖、高鈉,也會對身體造成額外負擔。特別是台式麵包如菠蘿麵包、肉鬆麵包、美乃滋麵包因成分複雜,熱量與添加物含量更高。
🟡健康建議
選擇天然成分的麵包,優先選擇如法式長棍麵包、德國酸麵包等低添加物的麵包。同時避免過度烘烤,因越焦丙烯醯胺越高。此外,洋芋片、餅乾的丙烯醯胺的含量高於麵包,更需要特別節制攝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