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再度進入大三分時代?總裁Adam Silver表示,聯盟正密切關注三分球在比賽中日益增長的影響力。然而,這樣的趨勢真的需要干預嗎?三分球是否正在獲得超出應有的重視?答案並不明確。
目前,聯盟每場比賽平均出手三分球達到37.6次,較上賽季的35.1次有所增加,並創下聯盟歷史新高。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總體跳投的比例實際上較兩個賽季前略有下降。根據數據,2022-23賽季,跳投佔所有出手的53.8%,而本賽季則下降至53.4%。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根據Second Spectrum自2013-14賽季以來的追蹤數據,聯盟的三分球量化出手質量(qSQ)已達到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這意味著,考慮到出手距離與最近防守者的接近程度,當前三分球的出手效率與質量顯著提升。在這樣的背景下,球隊自然更願意增加三分球的嘗試,因為這是更具回報的進攻選擇。
聯盟需要更平衡的進攻與防守?
隨著三分球變得更加高效,許多專家認為防守端的挑戰也在加劇。目前的比賽節奏與空間利用,讓防守者面臨更大的壓力去覆蓋愈加拉開的進攻空間。若聯盟希望在未來減少三分球對比賽結構的壓倒性影響,或許需要重新審視防守規則,允許更高的對抗性,來幫助防守者應對這種日益擴展的比賽空間。
例如,增加防守端的身體對抗或強化無球防守的限制,可能會讓三分球不再那麼容易出手。同時,也有觀點認為,干預這樣的趨勢可能會阻礙比賽自然演變的進程。畢竟,球隊利用科技與策略,追求高效進攻本身就是比賽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根據Second Spectrum自2013-14賽季以來的追蹤數據,聯盟的三分球量化出手質量(qSQ)已達到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這意味著,考慮到出手距離與最近防守者的接近程度,當前三分球的出手效率與質量顯著提升。在這樣的背景下,球隊自然更願意增加三分球的嘗試,因為這是更具回報的進攻選擇。
聯盟需要更平衡的進攻與防守?
隨著三分球變得更加高效,許多專家認為防守端的挑戰也在加劇。目前的比賽節奏與空間利用,讓防守者面臨更大的壓力去覆蓋愈加拉開的進攻空間。若聯盟希望在未來減少三分球對比賽結構的壓倒性影響,或許需要重新審視防守規則,允許更高的對抗性,來幫助防守者應對這種日益擴展的比賽空間。
例如,增加防守端的身體對抗或強化無球防守的限制,可能會讓三分球不再那麼容易出手。同時,也有觀點認為,干預這樣的趨勢可能會阻礙比賽自然演變的進程。畢竟,球隊利用科技與策略,追求高效進攻本身就是比賽發展的核心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