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岸統戰台灣的玩法,網爆的低價旅遊、落地招待、招攬網紅拍片、優惠台灣青年去對岸創業…,都還只能算是初級班,其利潤數以「萬」計。高級班的對象是台灣的政治人物與實力派系,其間的利潤就是以百萬起跳,有辦法的甚至可數以「億」計,而且花樣繁多,族繁不及備載,姑舉數例以供參詳。
一開始是農產品採購,起點是2005年連胡會,目標是協助國民黨打進綠營盤據的南部農業縣,尤其是嘉義、台南、高雄、屏東。最初只是由對岸政策性購買台灣生產過剩的農產品,如香蕉、柳丁、鳳梨、芒果,接下來延伸到漁業,如虱目魚、龍膽石斑等。最初的工作目標,是國民黨的重量級政治人物,如曾永權等,採購項目及採購地區,都由這些黨國大老說了算。例如採購香蕉,當然是高屏地區優先,因為屏東是曾永權的本盤。接著延伸到台南高家、雲林張家,以及其他地區政治人物。由於老派政治人物影響力逐漸退潮,且多年經營下結識更多台灣農業系統人物,近年重心轉向雲林張家所控制的省農會。其過程與演化,請參閱好友焦鈞所著「水果政治學」一書。
「政策採購」一事弊端甚多,使原本立意良善的兩岸合作運銷機制,變成中間人套利狠撈的尋租過程。一開始,台灣這邊乖乖的將過剩水果裝貨櫃運到對岸,品質顯著優於對岸產品,市場反映不錯。接下來,懂門道的農業作手便開始搞鬼,一箱水果中只有最上面鋪一層台灣水果,底下全是難吃的東南亞水果,因為進口這些水果更便宜,利差更大。等到雙方建立政策協調機制與綠色通道後,中間人膽子更大了,直接運東南亞水果送到大陸口岸,逼對岸農業部買單。某位對岸農業部台辦人員,退休後來台灣閒逛,便大罵台灣的政治人物沒良心,他自己到廈門口岸親見,兩大貨櫃打著台灣名號的東南亞水果,又差又爛,市場上根本賣不出去,連給解放軍吃都過不了關,只能農業部閉眼買單,然後整櫃倒進海裡去,錢當然給中間人白白撈走了。
我們還在北京東方新天地的華潤超商看過,三顆貼著「台灣蓮霧」的果盒,要價100元人民幣,裡頭的蓮霧長得又白又長三隻馬臉,顯然不是屏東黑珍珠,也沒見過台灣市面上有這種品像,沒人知道這些貨是那來的?後來的政策採購更誇張,馬政府時代,某年一年來了三個大陸省長,不知是那裡聽來的謠言,說台灣木瓜過剩,都說要買台灣木瓜。全台灣農會都在滿地找木瓜,問題是台灣能夠上船不發霉的木瓜,只有屏東一個農場,他們的品種是固定銷日韓的,根本沒有多餘的貨銷大陸。這種政策採購還把台灣農產市場價格與生產計劃整個打亂,當年全台灣只產愛文芒果約6千噸,華潤超商一單就下2萬噸,沒人敢接。後來又有一年,愛文芒果在台北市場,賣到一顆叫價350元,怨聲載道。結果是連馬政府也撐不住了,只能把政策採購喊停。走到後來,農業運銷變質成了農業技術交流,其實就是對岸把台灣農業人員弄過去,套取技術成功後就把你趕出去,一頓養套殺,龍膽石斑就這麼被對岸劫走了,虱目魚大陸人根本不愛吃,自然也就沒人採購了。
再高級一點的是「蓋章賺錢」。對岸二十年前就很在意,不准有人幹「吃飯砸鍋」的事,千方百計要弄清楚台商是綠的還是藍的?不准有台商賺大陸的錢,回來卻挺民進黨。所以一方面在大陸,由國台辦成立各地的台企聯,一到選舉,國民黨高官走一圈,人人都得捐個幾兩銀子。那做兩岸貿易的怎麼認證呢?就需要省商會、省農會、商總、工總這些單位認證,對岸質檢總局、供銷總社也在台灣設有窗口,只有跟他們對接上的單位,才能取得蓋章認證,於是手續費、代辦費便成了中間人的尋租寶庫。去盤一盤這些中間人的背景,百分百正藍關係良好,沒有半點綠,他們蓋的不是品質檢定章,而是身份顏色認證章,過不了這一關,什麼產品都別想進大陸市場。
更高級的是直接去大陸批地炒樓,這是富商巨賈們的專屬俱樂部,當然也有直接進入金融市場以錢賺錢的,那就需要有太子黨的門路。最有名的是廣西南寧,有段時間,到處都有招募台灣人去南寧投資的廣告及旅遊團,還有人打著前本黨的旗號,跟朋友說宋主席要來大陸,他要趕快去處理廣西的那塊地,因為主席可能會去看那塊地。對岸的人還打來求證,結果當然是沒這回事。連宋主席旗號都被借用了,連主席當然也跑不掉,徐立德能在對岸蓋醫院,江丙坤父子能在兩岸遊走喬事,靠的都是政治正確,根正苗藍的旗號,這中間的利差,恐怕就是數以億計了。
換句話說,對岸統戰台灣的手法,買宣傳還只是蠅頭小利,真正油水滿車的,還是在買通政治人物與派系頭領。平時的利益輸送,綁住粽子頭,再由粽子頭往下綁住各級政治人物,形成一個有組織的利益分配系統。到了選舉,為什麼藍營政治人物都得甘冒大不韙去對岸見台辦,或去香港見中聯辦?那就是個面試過程,台辦開了綠燈,台商的錢或統戰經費才撥得出來,而且不一定要送進台灣,存在港澳的人頭帳戶,對雙方都更有保障。
還是那句話,統戰是門好生意,但真正賺到錢的永遠是中間人。終端農民、供貨者、或操作者,賺到的都是小錢或辛苦錢。兩岸農業貿易或商品貿易,最根本且可長可久的,應該是基於供需關係的互通有無,但對岸從不這麼想。在「朝貢貿易」的思維架構下,所有在對岸賺到的錢,對岸都視為一種「賞賜」,購買的是你的政治忠誠與聽令行事,你必須俯首貼耳,叩謝皇恩浩蕩。直到現在,對岸提及兩岸旅遊,依然是以此種心態進行,是我決定賞你台灣多少團大陸人來旅遊,不是誰想來就能來,不聽話就給你斷掉,逼台灣的旅遊業向政府施壓,進而逼政府為了利益向對岸低頭認慫。這套統戰操作法則,不只用在台灣,也用在對付全世界所有國家,以及所有領域。這是中國傳統皇朝,「羈縻」外邦與藩屬國的慣用手法,有著兩千年的傳統,一點也不新奇,卻總是簡單、粗暴、有效。
所以,反統戰沒有大多數人想得那麼容易,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不靠對岸賞飯吃過活,兩岸靠那麼近,經濟交流不可能完全斷絕。政策上的封殺,只會助長黑市交易。畢竟對岸共產黨,本身就是靠幫派結社這套方法起家的,躲避政府追查監管,已經內化為其本能反應。因此,綠營必須多花點腦筋,找出讓其得不償失的方法,以破壞其統戰手法,而不只是拍桌子打板凳的令行禁止。什麼叫「破壞」?「揭露」、「黑吃黑」,讓牛頭馬尾都知道中間人刮走了多少油水,就是最好的破壞。殺頭生意有人做,賠本生意沒人做,抓住這個原理,才可能消除統戰的危害。
●作者:吳崑玉/專欄作家、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 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政策採購」一事弊端甚多,使原本立意良善的兩岸合作運銷機制,變成中間人套利狠撈的尋租過程。一開始,台灣這邊乖乖的將過剩水果裝貨櫃運到對岸,品質顯著優於對岸產品,市場反映不錯。接下來,懂門道的農業作手便開始搞鬼,一箱水果中只有最上面鋪一層台灣水果,底下全是難吃的東南亞水果,因為進口這些水果更便宜,利差更大。等到雙方建立政策協調機制與綠色通道後,中間人膽子更大了,直接運東南亞水果送到大陸口岸,逼對岸農業部買單。某位對岸農業部台辦人員,退休後來台灣閒逛,便大罵台灣的政治人物沒良心,他自己到廈門口岸親見,兩大貨櫃打著台灣名號的東南亞水果,又差又爛,市場上根本賣不出去,連給解放軍吃都過不了關,只能農業部閉眼買單,然後整櫃倒進海裡去,錢當然給中間人白白撈走了。
我們還在北京東方新天地的華潤超商看過,三顆貼著「台灣蓮霧」的果盒,要價100元人民幣,裡頭的蓮霧長得又白又長三隻馬臉,顯然不是屏東黑珍珠,也沒見過台灣市面上有這種品像,沒人知道這些貨是那來的?後來的政策採購更誇張,馬政府時代,某年一年來了三個大陸省長,不知是那裡聽來的謠言,說台灣木瓜過剩,都說要買台灣木瓜。全台灣農會都在滿地找木瓜,問題是台灣能夠上船不發霉的木瓜,只有屏東一個農場,他們的品種是固定銷日韓的,根本沒有多餘的貨銷大陸。這種政策採購還把台灣農產市場價格與生產計劃整個打亂,當年全台灣只產愛文芒果約6千噸,華潤超商一單就下2萬噸,沒人敢接。後來又有一年,愛文芒果在台北市場,賣到一顆叫價350元,怨聲載道。結果是連馬政府也撐不住了,只能把政策採購喊停。走到後來,農業運銷變質成了農業技術交流,其實就是對岸把台灣農業人員弄過去,套取技術成功後就把你趕出去,一頓養套殺,龍膽石斑就這麼被對岸劫走了,虱目魚大陸人根本不愛吃,自然也就沒人採購了。
再高級一點的是「蓋章賺錢」。對岸二十年前就很在意,不准有人幹「吃飯砸鍋」的事,千方百計要弄清楚台商是綠的還是藍的?不准有台商賺大陸的錢,回來卻挺民進黨。所以一方面在大陸,由國台辦成立各地的台企聯,一到選舉,國民黨高官走一圈,人人都得捐個幾兩銀子。那做兩岸貿易的怎麼認證呢?就需要省商會、省農會、商總、工總這些單位認證,對岸質檢總局、供銷總社也在台灣設有窗口,只有跟他們對接上的單位,才能取得蓋章認證,於是手續費、代辦費便成了中間人的尋租寶庫。去盤一盤這些中間人的背景,百分百正藍關係良好,沒有半點綠,他們蓋的不是品質檢定章,而是身份顏色認證章,過不了這一關,什麼產品都別想進大陸市場。
更高級的是直接去大陸批地炒樓,這是富商巨賈們的專屬俱樂部,當然也有直接進入金融市場以錢賺錢的,那就需要有太子黨的門路。最有名的是廣西南寧,有段時間,到處都有招募台灣人去南寧投資的廣告及旅遊團,還有人打著前本黨的旗號,跟朋友說宋主席要來大陸,他要趕快去處理廣西的那塊地,因為主席可能會去看那塊地。對岸的人還打來求證,結果當然是沒這回事。連宋主席旗號都被借用了,連主席當然也跑不掉,徐立德能在對岸蓋醫院,江丙坤父子能在兩岸遊走喬事,靠的都是政治正確,根正苗藍的旗號,這中間的利差,恐怕就是數以億計了。
換句話說,對岸統戰台灣的手法,買宣傳還只是蠅頭小利,真正油水滿車的,還是在買通政治人物與派系頭領。平時的利益輸送,綁住粽子頭,再由粽子頭往下綁住各級政治人物,形成一個有組織的利益分配系統。到了選舉,為什麼藍營政治人物都得甘冒大不韙去對岸見台辦,或去香港見中聯辦?那就是個面試過程,台辦開了綠燈,台商的錢或統戰經費才撥得出來,而且不一定要送進台灣,存在港澳的人頭帳戶,對雙方都更有保障。
還是那句話,統戰是門好生意,但真正賺到錢的永遠是中間人。終端農民、供貨者、或操作者,賺到的都是小錢或辛苦錢。兩岸農業貿易或商品貿易,最根本且可長可久的,應該是基於供需關係的互通有無,但對岸從不這麼想。在「朝貢貿易」的思維架構下,所有在對岸賺到的錢,對岸都視為一種「賞賜」,購買的是你的政治忠誠與聽令行事,你必須俯首貼耳,叩謝皇恩浩蕩。直到現在,對岸提及兩岸旅遊,依然是以此種心態進行,是我決定賞你台灣多少團大陸人來旅遊,不是誰想來就能來,不聽話就給你斷掉,逼台灣的旅遊業向政府施壓,進而逼政府為了利益向對岸低頭認慫。這套統戰操作法則,不只用在台灣,也用在對付全世界所有國家,以及所有領域。這是中國傳統皇朝,「羈縻」外邦與藩屬國的慣用手法,有著兩千年的傳統,一點也不新奇,卻總是簡單、粗暴、有效。
所以,反統戰沒有大多數人想得那麼容易,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不靠對岸賞飯吃過活,兩岸靠那麼近,經濟交流不可能完全斷絕。政策上的封殺,只會助長黑市交易。畢竟對岸共產黨,本身就是靠幫派結社這套方法起家的,躲避政府追查監管,已經內化為其本能反應。因此,綠營必須多花點腦筋,找出讓其得不償失的方法,以破壞其統戰手法,而不只是拍桌子打板凳的令行禁止。什麼叫「破壞」?「揭露」、「黑吃黑」,讓牛頭馬尾都知道中間人刮走了多少油水,就是最好的破壞。殺頭生意有人做,賠本生意沒人做,抓住這個原理,才可能消除統戰的危害。
●作者:吳崑玉/專欄作家、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 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