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奧運,中華隊對上韓國隊的比賽中,以8:9飲恨輸球,不過那一場比賽「恰恰」彭政閔在落後時奮不顧身頭部撲壘、激勵隊友的畫面,仍然被許多球迷所津津樂道。回首起當年事蹟,彭政閔也在《野球名人房》上談及當年事蹟,他透露當時除了可惜之外,還有一個小插曲,讓他學到一個棒球的規則,那就是上壘脫護具要站在壘包上。
雅典奧運有回憶 也有遺憾
彭政閔球員時期是國家隊常客,也是讓球迷感到安心的國民打者。披上中華隊球衣有許多回憶,也有許多遺憾。恰恰談到當年雅典奧運時,他認為那一年的投手和打者陣容都算完整,是他心目中陣容最好的中華隊,但可惜輸掉一場關鍵對義大利隊的比賽,就沒辦法進去四強,他想起來也覺得相當可惜。
北京奧運對韓國頭部撲壘 因此學到一件事
至於北京奧運,也是讓人有很多回憶,「台韓大戰」我國在前2局就已經落後多達8分,2局下彭政閔用突襲短打、試圖用頭部撲壘帶起攻勢,此舉也讓全隊重新找回士氣,成為不少球迷心目中國家隊的熱血鏡頭。
回想起那一回合,彭政閔說,因為球隊前2局被打了很多分,所以那時候只是想要製造上壘機會,「上壘才有機會,一分一分得,要先上壘,相信隊友,把分數打回來。」
彭政閔也透露一件小趣事,那就是該回合也讓他學到一件事,那就是上壘後一定要回到壘包上才脫護具,不然接球員觸殺,裁判會判出局,「因為那時候裁判有跟我說要回去壘包上,但那時候我英文沒有很好,對方好像是歐洲裁判,一壘指導員呂明賜跟我說,我才知道(要站在壘包上才可以脫)。」
那場對韓國的比賽彭政閔還有小遺憾,他表示追平分是自己打回來的,但是之後在平手、二三壘有人時被三振,「那天我5支4,唯一沒打安打的就是被三振那次,印象比較深刻。」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彭政閔球員時期是國家隊常客,也是讓球迷感到安心的國民打者。披上中華隊球衣有許多回憶,也有許多遺憾。恰恰談到當年雅典奧運時,他認為那一年的投手和打者陣容都算完整,是他心目中陣容最好的中華隊,但可惜輸掉一場關鍵對義大利隊的比賽,就沒辦法進去四強,他想起來也覺得相當可惜。
北京奧運對韓國頭部撲壘 因此學到一件事
至於北京奧運,也是讓人有很多回憶,「台韓大戰」我國在前2局就已經落後多達8分,2局下彭政閔用突襲短打、試圖用頭部撲壘帶起攻勢,此舉也讓全隊重新找回士氣,成為不少球迷心目中國家隊的熱血鏡頭。
回想起那一回合,彭政閔說,因為球隊前2局被打了很多分,所以那時候只是想要製造上壘機會,「上壘才有機會,一分一分得,要先上壘,相信隊友,把分數打回來。」
彭政閔也透露一件小趣事,那就是該回合也讓他學到一件事,那就是上壘後一定要回到壘包上才脫護具,不然接球員觸殺,裁判會判出局,「因為那時候裁判有跟我說要回去壘包上,但那時候我英文沒有很好,對方好像是歐洲裁判,一壘指導員呂明賜跟我說,我才知道(要站在壘包上才可以脫)。」
那場對韓國的比賽彭政閔還有小遺憾,他表示追平分是自己打回來的,但是之後在平手、二三壘有人時被三振,「那天我5支4,唯一沒打安打的就是被三振那次,印象比較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