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際非營利組織國際生活藝術組織 (Living Arts International, 簡稱LAI)主辦的湄公河文化中心專案,從今(12)日到17日在台北華山1914文創園區中3館2樓拱廳,舉辦「朋友的朋友:串起台灣與東南亞網絡」活動,慶祝6年以來累積的豐碩成果。活動以展覽、東南亞文化市集、創意手作工作坊和講座的形式辦理,活動期間除了CEO會從柬埔寨來台參與,來自東南亞各國的藝術家和演講者都會和民眾共襄盛舉。
展覽邀請湄公河文化中心的計劃學員楊志雅、鄭瑋萱與林玉菁,分享她們透過MCH的計畫和網絡,開始和東南亞有更多的連結,認識更多的朋友,在計畫和交流的過程中,如何以新視角閱讀自身的關懷和實作,在展覽中也能閱讀到他們與東南亞的交流和創作的故事。
平日下午的「聊聊時光」,透過茶這個東南亞共享卻各有特色的文化出發,邀請民眾體驗東南亞不同國家的茶。週五晚間的講座,由台灣大大樹音樂圖像的鍾適芳、越南Heritage Art Space創辦人Nguyễn Anh Tuấn、緬甸當代藝術家協會計畫經理Yoe Thit Aung和湄公河文化中心計畫經理Zun Ei Phyu對談,討論台灣與湄公河區域的新網絡如何扮演著亞洲文化區發展的關鍵角色。
週六(14日)的東南亞文化市集,由YOUNGA洋嘎、燦爛時光書店、DayDayJamu印尼餐廳、邊境行動協會、Chimmuwa和柬埔寨法爾社會企業等,創造一個好看、好玩、好喝、好買的市集活動,讓民眾輕鬆踏進台灣與東南亞的交流之門;週日(15日)的四場創意手作工作坊,由緬甸藝術家Zun Ei Phyu和來自柬埔寨的文化講師孫雅雯,分別帶領玩紙工作坊和童玩手作工作坊。
主辦單位表示,「朋友的朋友」展覽概念為人和人的往來,有些是發展成深厚的關係,有些可能是點頭之交的認識,這些交織的關係隨著時間的推進,串連起一個群體,在其中產生更多的互動和影響力。持續往來的關係,通常蘊含著信任,新認識的朋友因為有著共同認識的朋友,時常快速地降低了陌生感,開始對話及變成朋友。
另外,展覽期間包含共創的裝置作品《網絡:當我們同在一起》,透過協作相互關照,使看似無關的人與事件因連結而產生關係,隨著更多人加入,圖像愈加完整。這件共創裝置以協作編織象徵湄公河文化中心的多元網絡:不同顏色代表文化的多樣性,織紋表達關係交融。
作品中嵌入「家」、「搜尋引擎」、「盟友」、「實驗場域」等關鍵詞,展現學習夥伴眼中的湄公河文化中心;而「藝術」、「友情」、「分享」、「知識」則反映參與者的收穫,同時舉辦「夥伴的話 The Voice from Fellows & Partners」講座,受訪者真摯分享了他們眼中的湄公河文化中心。
主題展覽《朋友的朋友》將於每天上午11點至下午6點,在華山1914文創園區的拱廳開放參觀,歡迎民眾共襄盛舉。除了觀看展覽,觀眾可以自由參與共創的《網絡:當我們同在一起》作品,看展時可以輕鬆地坐下喝杯來自緬甸、越南或是柬埔寨的茶,並參與每日不同的精彩活動。例如13日晚間有亞洲藝術工作者的英語講座,採取線上報名連結及現場報名;14日則有東南亞文化市集,用擺攤方式和台灣民眾「交朋友」;15日有創意手作工作坊活動,當天會有玩桌遊和摺紙的系列活動,共計四場的活動可讓民眾自由報名。
在文化部的政策支持下,國際生活藝術組織 (Living Arts International, 簡稱LAI) 2018年來台設立辦事處,辦理「湄公河文化中心 Mekong Cultural Hub, 簡稱MCH」區域計畫作為觸媒,打開台灣與東南亞的交流之門,並以亞洲為思考中心,串聯台灣藝文工作者與東南亞藝文圈。該計畫聚焦在培養中階亞洲跨國人才,6年多來超過千人參與MCH活動,其中包含250位、來自20個國家的亞洲藝文工作者深度參與MCH的跨國計畫,吸引超過20個跨國文化組織與MCH往來和合作。文化部及台灣藝文社群的積極,讓台灣被廣泛的認識及認可為真誠的夥伴,東南亞各國的豐富多元的文化和差異性,也提供了台灣的藝文界多元而廣闊的視野,打造台灣與東南亞共贏的文化圈。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平日下午的「聊聊時光」,透過茶這個東南亞共享卻各有特色的文化出發,邀請民眾體驗東南亞不同國家的茶。週五晚間的講座,由台灣大大樹音樂圖像的鍾適芳、越南Heritage Art Space創辦人Nguyễn Anh Tuấn、緬甸當代藝術家協會計畫經理Yoe Thit Aung和湄公河文化中心計畫經理Zun Ei Phyu對談,討論台灣與湄公河區域的新網絡如何扮演著亞洲文化區發展的關鍵角色。
週六(14日)的東南亞文化市集,由YOUNGA洋嘎、燦爛時光書店、DayDayJamu印尼餐廳、邊境行動協會、Chimmuwa和柬埔寨法爾社會企業等,創造一個好看、好玩、好喝、好買的市集活動,讓民眾輕鬆踏進台灣與東南亞的交流之門;週日(15日)的四場創意手作工作坊,由緬甸藝術家Zun Ei Phyu和來自柬埔寨的文化講師孫雅雯,分別帶領玩紙工作坊和童玩手作工作坊。
主辦單位表示,「朋友的朋友」展覽概念為人和人的往來,有些是發展成深厚的關係,有些可能是點頭之交的認識,這些交織的關係隨著時間的推進,串連起一個群體,在其中產生更多的互動和影響力。持續往來的關係,通常蘊含著信任,新認識的朋友因為有著共同認識的朋友,時常快速地降低了陌生感,開始對話及變成朋友。
另外,展覽期間包含共創的裝置作品《網絡:當我們同在一起》,透過協作相互關照,使看似無關的人與事件因連結而產生關係,隨著更多人加入,圖像愈加完整。這件共創裝置以協作編織象徵湄公河文化中心的多元網絡:不同顏色代表文化的多樣性,織紋表達關係交融。
作品中嵌入「家」、「搜尋引擎」、「盟友」、「實驗場域」等關鍵詞,展現學習夥伴眼中的湄公河文化中心;而「藝術」、「友情」、「分享」、「知識」則反映參與者的收穫,同時舉辦「夥伴的話 The Voice from Fellows & Partners」講座,受訪者真摯分享了他們眼中的湄公河文化中心。
主題展覽《朋友的朋友》將於每天上午11點至下午6點,在華山1914文創園區的拱廳開放參觀,歡迎民眾共襄盛舉。除了觀看展覽,觀眾可以自由參與共創的《網絡:當我們同在一起》作品,看展時可以輕鬆地坐下喝杯來自緬甸、越南或是柬埔寨的茶,並參與每日不同的精彩活動。例如13日晚間有亞洲藝術工作者的英語講座,採取線上報名連結及現場報名;14日則有東南亞文化市集,用擺攤方式和台灣民眾「交朋友」;15日有創意手作工作坊活動,當天會有玩桌遊和摺紙的系列活動,共計四場的活動可讓民眾自由報名。
在文化部的政策支持下,國際生活藝術組織 (Living Arts International, 簡稱LAI) 2018年來台設立辦事處,辦理「湄公河文化中心 Mekong Cultural Hub, 簡稱MCH」區域計畫作為觸媒,打開台灣與東南亞的交流之門,並以亞洲為思考中心,串聯台灣藝文工作者與東南亞藝文圈。該計畫聚焦在培養中階亞洲跨國人才,6年多來超過千人參與MCH活動,其中包含250位、來自20個國家的亞洲藝文工作者深度參與MCH的跨國計畫,吸引超過20個跨國文化組織與MCH往來和合作。文化部及台灣藝文社群的積極,讓台灣被廣泛的認識及認可為真誠的夥伴,東南亞各國的豐富多元的文化和差異性,也提供了台灣的藝文界多元而廣闊的視野,打造台灣與東南亞共贏的文化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