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音樂人劉家昌日前不敵肺癌腦轉移過世,引起許多民眾關注。健保繼5月給付NGS次世代基因檢測後,10月再針對晚期肺癌EGFR變異者全面給付第三代標靶藥物,但醫師說,EGFR變異家族中有罕見的Exon20等基因變異,目前透過健保僅可使用化療,希望能加速給付罕見基因變異的對應標靶,以免「同病不同命」。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表示,以台灣最常見的非小細胞肺癌為例,約55%為EGFR突變型,其中Exon19、Exon21為最常見的基因突變,合計佔85%,適用第1~3代標靶,但排名第3、佔比僅4%的Exon20變異,健保現僅給付化療,經濟能力較差的癌友只能望藥興嘆。

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黃俊耀說明,Exon19、21都屬於「缺陷型外顯子」,對第1~3代標靶藥物反應良好,但近幾年發現的罕見突變基因Exon20,則屬於「插入型外顯子」,接受第1~3代標靶治療的整體存活期,不但比一般肺癌病友少約10個月,甚至僅有傳統化療的一半,連免疫治療的效果也不如預期。

研究顯示,Exon20基因變異的肺癌患者,相較於單用化療,在第1線即使用Exon20對應標靶搭配化療,可延長2倍不惡化時間,且降低6成以上疾病惡化、死亡風險,且亞洲人反應率尤佳,為病患帶來一線曙光。

黃俊耀指出,若Exon20對應標靶藥未納入健保,某些民眾恐怕吃不消,門診便有一名Exon 2變異病友,因為家庭無法負擔自費藥物,無奈長期進行化療,但效果不佳,眼見病情惡化,最後只能選擇進入安寧。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蔡麗娟則說,國際治療指引已建議針對Exon20等罕見基因型別病友,宜使用相對應的標靶藥物,呼籲政府加強癌症新藥可近性,透過政策規劃來協助更多癌患有獲得治療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