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冬季後,冷空氣一波一波侵襲台灣,強度從東北季風、冷氣團、寒流不等,對氣溫數字的直接影響也有所不同,中央氣象署之所以要將冷氣團做分類,就是為了提供民眾針對保暖有所依據,《NOWnews》也整理有關寒流和冷氣團的重點、注意事項,提醒民眾務必做好保暖,以免心血管等疾病發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寒流、冷氣團差別

氣象署指出,冬季常見的「大陸冷氣團」是形成於極地的氣團,因為高空氣流的推動而進入中國大陸,經華中轉向東海及太平洋。因為它源於極地,屬於冷氣團,又是從大陸流出來,所以就稱為「大陸冷氣團」。而現階段,為了讓民眾便於分辨,「冷氣團」細分為寒流、強烈大陸冷氣團、大陸冷氣團、東北季風4個類別等級。

▲在冬天時,常見的「冷氣團」細分為寒流、強烈大陸冷氣團、大陸冷氣團、東北季風4個類別。(圖/中央氣象署提供)
▲在冬天時,常見的「冷空氣」細分為寒流、強烈大陸冷氣團、大陸冷氣團、東北季風4個類別。(圖/中央氣象署提供)
🟡寒流、冷氣團、東北季風溫度定義

📍寒流:預測台北的「日最低溫」降到攝氏10度或以下。

📍強烈大陸冷氣團:台北日最低溫降到攝氏12度以下。

📍大陸冷氣團:台北日最低溫降到攝氏12度至14度。

📍東北季風:台北日最低溫高於14度的冷空氣。

至於2024入冬首波寒流何時出現?氣象專家、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指出,在聖誕節前有觀察到一波明顯較強的冷空氣,強度有機會逼近或成為寒流,民眾可先留意,並持續關注天氣預報。

▲下週末冷空氣偏強,有機會挑戰強烈大陸冷氣團等級,北台灣會出現低於10度的氣溫。(圖/中央氣象署)
▲下週末冷空氣偏強,有機會挑戰強烈大陸冷氣團等級,北台灣會出現低於10度的氣溫。(圖/中央氣象署)
🟡冷氣團猝死注意事項

宇平診所心臟內科醫師劉中平提醒,每當氣溫變低,人體血管會透過收縮來抵抗降溫幅度,此時身體會犧牲四肢血液供應,讓溫熱的血液,停留在內臟、肚子等身體重要器官,當血管收縮、阻力增加時,就容易出現血壓上升、血小板活性提高、血液濃稠度增加等表現,,以上情況都會使血管更容易產生「血栓」,所以冬天中風的患者會比夏天多。

⚠️早上起床、洗澡後保暖:起床若急忙離開被窩,過大的溫差會導致血管急遽收縮;洗完熱水澡後則應趁身體還溫暖時「儘速穿上衣服」,若身體直接和冷空氣接觸,也容易導致負荷過大,衍生心血管疾病爆發的危機。

⚠️身體肢端保暖:外出最好穿著「可覆蓋到小腿肚」的襪子,讓腳部保持暖和,戴帽子和口罩也相當合適。

⚠️中風、猝死前兆: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不適,或出現腦中風徵兆,無法做好「微笑、舉手、說你好」,應記下發作時間,並在3小時內迅速就醫。

⚠️定時量血壓:定期量測及記錄血糖、血壓等數據,並按時用藥、維持情緒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