壐硯/文化工作者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近日職場霸凌的議題沸沸揚揚,行政院長卓榮泰要求中央政府各部門、機關全盤檢討,了解有無職場霸凌的情形,並改善職場文化、工時與人力配置,加強對員工的關懷和保護。今天以佛法的角度,分享領導者應有的心靈修煉,避免自己成為職場霸凌的主角。

職場上的領導者,不僅肩負組織的發展的重責,更擔當員工幸福的大任。許多領導者在追求工作目標時,無意間將自己的壓力轉化為霸凌,對員工造成傷害,甚至破壞團隊的和諧,成員望之生懼,造成員工內心的陰影而不自知。

站在佛法的角度,領導者應時常提醒自己,以慈悲心行事,以智慧覺察自我,才能實現「自利利他」。透過觀照內心、懺悔言行,並以尊重和慈悲心管理員工,才能避免不自覺成為霸凌的主管。

一、觀照內心
佛法強調「觀心」,也就是隨時察覺自己的內心起伏。作為領導者,日常的壓力、挑戰和責任往往讓人心生煩躁,《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意思是,我們應當以清淨心面對事物,不被情緒和執著所束縛。

領導者若能定期靜下來,觀察自己的念頭與行為,便能更清楚地察覺哪些情緒影響了決策。當在會議中對員工工作表現感到不滿時,請試著問自己:這不滿是基於事實,還是我個人的情緒使然。

有時員工可能因個人能力不足未能達到上司的期望,但這並不意味他們不努力。應避免情緒化指責,改以理性的方式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二、經常懺悔
佛法中的懺悔,不僅是對過去過失的反思,也是對未來行為的承諾。作為領導者,言行的影響力極大,若無心中傷害他人,應主動承認錯誤並予以修正。佛法教導我們:「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這提醒我們,懺悔不是形式,而是源自內心的真誠改變。

例如自己意識到曾因情緒而公開指責部屬,不妨坦誠向對方道歉。這樣不僅展現了謙卑,也能修復關係。懺悔的重點不僅是認錯,更是讓自己從中學習,在未來的管理中避免重蹈覆轍。

三、尊重他人
佛法強調平等與慈悲,認為眾生皆具佛性。無論地位高低,每個人都應被尊重。在管理中,這提醒我們,領導的角色並非高高在上,而是與員工並肩作戰的伙伴。《華嚴經》云:「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這句話正是領導者應有的胸懷。

尊重員工的方式不僅限於語言上的禮貌,更包含傾聽、理解與包容。例如,當員工表達不同意見時,領導者應以開放心態接納,而非因與自己想法不同就加以否定。尊重還體現在公平對待所有人,無論員工的能力高低,都應提供他們平等的成長機會。這種平等心不僅能激發員工的潛能,也能營造互相信任的團隊氛圍。

四、克制言行
領導者掌握的權力是一種工具,若未善加使用,可能會變成傷害他人的利刃。例如,公開批評員工、過度施壓或刻意冷落某些人,這些行為都可能被員工視為霸凌。佛法中的「不害心」提醒我們,行事時應時刻注意是否對他人造成傷害。

《法句經》提到:「惡言如毒箭,刺於他人心。」領導者的一句刻薄話,可能對員工造成長期的心理傷害。因此,在管理中,應避免情緒化的語言或行為。想要指出員工的錯誤時,可以選擇私下溝通,並以建設性的方式表達。這樣不僅能保護對方的尊嚴,也能讓他們更有動力改進。

此外,領導者應注意自己的行為是否在無意中形成壓迫,例如過度監控、強調服從或對特定員工有偏見。這些行為看似是為了維持紀律,實則可能引發員工的不滿與抵抗。以慈悲為核心的管理,能幫助您在引導團隊時,減少不必要的對立。

五、慈悲與智慧的管理之道
佛法中的慈悲與智慧,為領導者提供了理想的管理模式。慈悲讓我們以善意對待他人,而智慧則幫助我們在面對挑戰時做出平衡的決策。作為領導者,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實現這種管理模式:

1、定期自我檢視:每天花一些時間,反思自己是否在言行中傷害了他人,並尋求改進的方法。

2、傾聽員工聲音:了解員工的需求和想法,讓他們感受到被重視與支持。

3、營造開放的溝通環境:讓員工敢於表達意見,不必擔心受到批評或排擠。

領導者的修行,成就他人也成就自己。領導者的言行不僅影響組織的未來,也深刻影響每個員工的生活。佛法提醒大家,修行的目的是實現「自利利他」,也就是在成就自己的同時,幫助他人找到幸福與平和。通過觀照內心、懺悔錯誤、尊重他人,我們不僅能避免無意中成為霸凌的加害者,還能為團隊注入更多的和諧與善意。

以佛法智慧為引導,成為一位具備慈悲與智慧的領導者,不僅可以帶領組織走向成功,更為每位員工的成長與幸福注入光明。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