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種綠鬣蜥在台灣氾濫的問題越來越嚴重,不只造成農損,也影響本土原生生態,因此在2020年被列為有害外來種。但要怎麼防止野外綠鬣蜥速度,中南部地方政府紛紛祭出捕捉獎勵政策,吸引民眾加入「獵龍」行列,抓捕綠鬣蜥換獎金。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農業部長陳駿季更在18日承諾,將成立專案小組,跨縣市合作,提高移除獎勵金。114年度「強勢外來入侵種移除防治及復育計畫」編列3009萬元做為綠鬣蜥防治,移除獎勵目前每隻約250元至500元,將再檢討預算使用,加碼獎勵金到大隻800、小隻500元,同時也將組織空氣槍小組強化移除力道,還訂下2025年要抓10萬隻的目標。不過據媒體報導,獵蜥達人「J爸」則認為,調漲獎金可能淪為治標不治本的政策陷阱。

農業部長陳駿季表示,農業部已與各縣市密集開會,組成綠鬣蜥專案小組,未來還會開放使用長竿套索、陷阱籠具、彈弓魚鏢、高動能空氣槍、原住民自製獵槍、鎮暴槍(漆彈槍)等方式加強移除綠鬣蜥,明年要達成移除10萬隻的目標,同時也提高獎勵金,吸引民眾加入,增加移除力道。

不過獵捕綠鬣蜥的達人J爸,在社群發文表示,提高獎勵金的政策似乎能吸引更多人投入綠鬣蜥移除的行動,但可能產生一系列負面影響,甚至對原本的生態治理目標造成嚴重偏離。J爸首先指出,「高獎金可能誘發人工繁殖問題」,當捕捉綠鬣蜥成為一個高額收入來源時,部分人可能會動起「歪腦筋」,選擇刻意飼養綠鬣蜥,以獲取獎金補助,因為過去他在其他類似補助政策中,已經見過類似現象,有人會刻意培育問題物種,反而加劇破壞生態的風險。提高獎金雖然可能短期內提高捕捉數量,但長期來看,卻可能導致治理難度加大,甚至使問題惡化。

第二,J爸認為「高單價掩蓋執行持續性的缺失」,目前綠鬣蜥移除政策問題在於經費有限且集中短期執行。一旦經費耗盡,捕捉工作便會停止,導致綠鬣蜥的族群數量快速反彈。如果將有限的資源集中於提高單價,而非擴展全年覆蓋的經費支持,將無法實現真正有效的生態治理。

J爸說,以他的經驗為例,有時候一個晚上可以抓到3至4百隻綠鬣蜥,以新的企劃小隻可以兌換500來說,團隊僅靠2至3個人就能耗費政府超過16萬元經費。然而,這樣的高額支出換來的只是短期效果,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第三點,J爸表示,「短期利益驅使的參與者增加」,當補助獎金吸引更多人加入時,許多參與者可能只為了短期利益,而非真正的生態保護初衷。這不僅可能導致移除行動的執行品質參差不齊,還可能讓政策的目標被利益驅動的行為所掩蓋。生態治理應該以持續性和全面性為核心,而非簡單依靠獎金調漲來吸引人潮。

J爸也提出4點建言,表示應「保持現行獎金水平:避免誘發人工飼養問題,確保參與者的動機純粹」、「擴大全年經費覆蓋範圍:確保捕捉行動能全年無間斷地執行,以降低物種反彈風險」、「強化教育與監督:加強對捕捉行動的規範,確保參與者遵守生態保護原則」、「引入其他輔助治理手段:執行高動能的高處移除,降低繁衍機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