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來頻傳社會報復及大規模襲擊事件,有媒體指出,快速發展的經濟與日益嚴峻的社會矛盾之間的張力,使得中國社會如同「高壓鍋」,在高房價、內卷化、就業困境、社會不公等問題,使得人們被壓得喘不過氣,有人選擇「躺平」、「擺爛」,甚至是徹底逃避,或是伺機傷人,導致了悲劇慘案接連發生,形成了對現實中國的「心理割裂」。
根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2024年邁向尾聲,但近來中國社會悲劇慘案接連發生,繼珠海惡意衝撞導致30多人死亡、40多人受傷事件震驚國際;僅過了幾天,又傳出江蘇無錫學校隨機傷人致死案,導致8人死亡、17人受傷。與此同時,廣州的廣東工業大學17日也發生傷人事件,上述事件進一步加劇了大眾的不安情緒。
山東網路評論人士盧女士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表示,當下民眾尤其是年輕人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國內經濟形勢不太好,生存壓力,就業和房價壓力愈來愈大,製造壓力的一方也不解決這個問題,也不舒緩壓力,一些人愈來愈覺得活著沒有意義,這個社會非常不公平,產生了仇恨制度心理,導致接二連三的悲劇發生。」
報導指出,上述的悲劇不侷限發生在校園等公共場所。因房貸、教育支出等經濟壓力,也使得部分家庭出現極端事件,甚至走向破裂。工作場所的過勞文化,比如「996(9點上班、9點下班、工作6天)」、「007(凌晨0時起上班至翌日0時下班,每周工作7天,即全天候工作,全年無休)」也成為隱形殺手,導致抑鬱和猝死事件頻傳。經濟壓力與制度性問題的交織,正逐步撕裂中國社會的肌理。
作家野夫接受採訪時稱,「在當下的中國,生計漸少、壓力增大,中下階層絕望情緒增生,暴戾之氣必將泛起。整個社會處於高壓鍋狀態,只堵不疏,終將一爆。再加上魯迅所謂族性卑怯,不敢向強權,而只敢無差別泄憤於平民,此即亂世之兆。」
學者王群則認為,在上述問題的背後,是社會治理模式的深層次矛盾,「第一,是中國過度經濟化的政策傾向,包括經濟發展優先於社會公平,導致個人幸福感被忽視等;其次是公共資源分配不均,比如教育、醫療和住房資源集中於少數區域,普通人難以享受公平的機會;第三是輿論環境壓抑,比如社會問題的批評聲音往往被壓制,表達管道的阻塞加劇了年輕一代的無力感。」
有網友將中國民間暴力傾向稱為「絕望病」,即社會失望引發的報復或反社會行為。自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絕望病」成為一種隱性社會傳染。數據顯示,1990年代中期至2000年代初期,群體性事件和上訪(中國用語,意為民眾表達訴求的一種方式)數量大幅成長,反映社會裂痕擴大。而近年來,「絕望病」再度爆發,來時更兇猛。
高壓社會需要「減壓閥」
公益學者陸軍向《自由亞洲電台》表示,「絕望病」爆發就如同高壓鍋沒有減壓裝置,「在一個正常的社會,它會給每一個人提供情緒的出口,實現司法公正的機會,但在當前中國社會,對於輿論的打壓、對於司法公正的打壓,可謂變本加厲,司法公正急速倒退。」
中國藝術家杜應紅認為,國際形勢可能使原本已弊病叢生的中國內部矛盾加劇,在川普上台之後,「比如經濟脫鉤、科技脫鉤,國內的形勢就會更緊張,那個時候社會更糟糕,災難才真正開始。」
王群認為,現今的年輕人面對的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社會制度與治理方式的多重挑戰。短期的逃避無法解決問題,政府需反思過度追求經濟發展的後果,從制度層面解決資源分配不均與社會壓抑。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山東網路評論人士盧女士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表示,當下民眾尤其是年輕人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國內經濟形勢不太好,生存壓力,就業和房價壓力愈來愈大,製造壓力的一方也不解決這個問題,也不舒緩壓力,一些人愈來愈覺得活著沒有意義,這個社會非常不公平,產生了仇恨制度心理,導致接二連三的悲劇發生。」
報導指出,上述的悲劇不侷限發生在校園等公共場所。因房貸、教育支出等經濟壓力,也使得部分家庭出現極端事件,甚至走向破裂。工作場所的過勞文化,比如「996(9點上班、9點下班、工作6天)」、「007(凌晨0時起上班至翌日0時下班,每周工作7天,即全天候工作,全年無休)」也成為隱形殺手,導致抑鬱和猝死事件頻傳。經濟壓力與制度性問題的交織,正逐步撕裂中國社會的肌理。
作家野夫接受採訪時稱,「在當下的中國,生計漸少、壓力增大,中下階層絕望情緒增生,暴戾之氣必將泛起。整個社會處於高壓鍋狀態,只堵不疏,終將一爆。再加上魯迅所謂族性卑怯,不敢向強權,而只敢無差別泄憤於平民,此即亂世之兆。」
學者王群則認為,在上述問題的背後,是社會治理模式的深層次矛盾,「第一,是中國過度經濟化的政策傾向,包括經濟發展優先於社會公平,導致個人幸福感被忽視等;其次是公共資源分配不均,比如教育、醫療和住房資源集中於少數區域,普通人難以享受公平的機會;第三是輿論環境壓抑,比如社會問題的批評聲音往往被壓制,表達管道的阻塞加劇了年輕一代的無力感。」
有網友將中國民間暴力傾向稱為「絕望病」,即社會失望引發的報復或反社會行為。自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絕望病」成為一種隱性社會傳染。數據顯示,1990年代中期至2000年代初期,群體性事件和上訪(中國用語,意為民眾表達訴求的一種方式)數量大幅成長,反映社會裂痕擴大。而近年來,「絕望病」再度爆發,來時更兇猛。
高壓社會需要「減壓閥」
公益學者陸軍向《自由亞洲電台》表示,「絕望病」爆發就如同高壓鍋沒有減壓裝置,「在一個正常的社會,它會給每一個人提供情緒的出口,實現司法公正的機會,但在當前中國社會,對於輿論的打壓、對於司法公正的打壓,可謂變本加厲,司法公正急速倒退。」
中國藝術家杜應紅認為,國際形勢可能使原本已弊病叢生的中國內部矛盾加劇,在川普上台之後,「比如經濟脫鉤、科技脫鉤,國內的形勢就會更緊張,那個時候社會更糟糕,災難才真正開始。」
王群認為,現今的年輕人面對的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社會制度與治理方式的多重挑戰。短期的逃避無法解決問題,政府需反思過度追求經濟發展的後果,從制度層面解決資源分配不均與社會壓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