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成長停滯,青年失業率不斷攀升,今年9月更達到了17.6%,成為中國官方今年公布的第二高紀錄。在青年難以找到工作的情況下,近來中國興起了「付費自習室」產業,提供舒適的讀書環境讓待業青年逃避壓力,進行「表演性學習」的避風港。
中國官媒新華社旗下期刊《半月談》報導,近年來「付費自習室」產業在中國迅速興起,因為提供了舒適的讀書環境,而受到了許多「考公」、「考編」、「考研」的年輕人歡迎。
據《2023-2024年中國付費自習室行業發展現狀與消費趨勢調查分析報告》顯示,2022年使用付費自習室的人數為755萬,並有望在2025年突破上千萬人。
《半月談》報導指出,中國各地的付費自習室多由居民樓改建,以「出租座位」模式營運,座位上配有檯燈、插座、置物櫃等設備。收費方式可分為小時、天數、包月或包年,一個座位的包月費用約為500元人民幣(約台幣2242元),儘管價格要價不菲,相當於不少待業青年一半的生活費,但剩下的空位仍少,部分地段和環境較好的自習室甚至一位難求。
據《半月談》介紹,許多待業青年會將付費自習室視為逃避家人控管的網咖,只是進行「表演性學習」,真正認真唸書的時間很少。也有許多年輕人表示,家人不斷談及求職等話題令他們喘不過氣,所以前往付費自習室能暫時逃避壓力。
一名在自習室備考的小李直言,他每天的學習時間非常有限,「早上擺設好學習工具,學十幾分鐘後就開始選午餐,吃飯、休息、再重複這樣的循環。」
此外在自習室中也不乏出現就讀名校的大學生。這些學生因連年考試受挫喪失信心,而前往自習室假裝唸書,其實是想著「能混幾年是幾年」。一名考研失敗三次的學生小達坦言在自習室能遠離父母的催促,但長期與社會脫節,也讓他感到迷茫和孤獨。「看到別人在玩,我也心安理得地玩了起來。」
《半月談》報導引述專家說法,中國年輕人前往自習室假裝認真學習的現象凸顯待業青年的焦慮與迷茫,他們透過「我有在努力」的心態,來降低對未來不確定的恐懼。不過《半月談》僅建議這些年輕人提高學習效率、增強情感支持和調整目標,而未深究經濟不景氣導致年輕人失業率高的結構性問題。
山西大學專家指出,「表演性學習」是青年面對未來不確定性時的一種心理防禦機制,短期內或能帶來安慰,但長期下去將損害心理健康與職業發展。
目前中國經濟放緩,職場競爭激烈,數以百萬計大學畢業生難以找到工作,有些人被迫接受低薪工作,甚至躺平靠父母的養老金過活。繼「躺平」「擺爛」之後,「爛尾娃」一詞今年在社交媒體上迅速流行。
北京大學學者張丹丹估算,去年3月,中國青年失業率高達46.5%,同年又有1158萬大學畢業生,今年又有1179萬應屆畢業生,進一步加重就業壓力。
面對經濟停滯與高失業率的現況,有名校教授提出年輕人應「短暫啃老」的建議。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梁永安近日在一場秋季人才招聘會上就建議,有條件的年輕人在大學畢業後「啃老」3年,讓家長資助一些費用,支持年輕人外出探索世界。但這項建議引起輿論熱議,有網友抱持不認同的看法,表示自己出生於農村,回家根本「啃不到老」,還得做農活,得不償失;另外也有網友批評此建議是在將找不到工作的社會問題轉嫁給父母,實質上是將社會問題轉化為家庭內部的問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據《2023-2024年中國付費自習室行業發展現狀與消費趨勢調查分析報告》顯示,2022年使用付費自習室的人數為755萬,並有望在2025年突破上千萬人。
《半月談》報導指出,中國各地的付費自習室多由居民樓改建,以「出租座位」模式營運,座位上配有檯燈、插座、置物櫃等設備。收費方式可分為小時、天數、包月或包年,一個座位的包月費用約為500元人民幣(約台幣2242元),儘管價格要價不菲,相當於不少待業青年一半的生活費,但剩下的空位仍少,部分地段和環境較好的自習室甚至一位難求。
據《半月談》介紹,許多待業青年會將付費自習室視為逃避家人控管的網咖,只是進行「表演性學習」,真正認真唸書的時間很少。也有許多年輕人表示,家人不斷談及求職等話題令他們喘不過氣,所以前往付費自習室能暫時逃避壓力。
一名在自習室備考的小李直言,他每天的學習時間非常有限,「早上擺設好學習工具,學十幾分鐘後就開始選午餐,吃飯、休息、再重複這樣的循環。」
此外在自習室中也不乏出現就讀名校的大學生。這些學生因連年考試受挫喪失信心,而前往自習室假裝唸書,其實是想著「能混幾年是幾年」。一名考研失敗三次的學生小達坦言在自習室能遠離父母的催促,但長期與社會脫節,也讓他感到迷茫和孤獨。「看到別人在玩,我也心安理得地玩了起來。」
《半月談》報導引述專家說法,中國年輕人前往自習室假裝認真學習的現象凸顯待業青年的焦慮與迷茫,他們透過「我有在努力」的心態,來降低對未來不確定的恐懼。不過《半月談》僅建議這些年輕人提高學習效率、增強情感支持和調整目標,而未深究經濟不景氣導致年輕人失業率高的結構性問題。
山西大學專家指出,「表演性學習」是青年面對未來不確定性時的一種心理防禦機制,短期內或能帶來安慰,但長期下去將損害心理健康與職業發展。
目前中國經濟放緩,職場競爭激烈,數以百萬計大學畢業生難以找到工作,有些人被迫接受低薪工作,甚至躺平靠父母的養老金過活。繼「躺平」「擺爛」之後,「爛尾娃」一詞今年在社交媒體上迅速流行。
北京大學學者張丹丹估算,去年3月,中國青年失業率高達46.5%,同年又有1158萬大學畢業生,今年又有1179萬應屆畢業生,進一步加重就業壓力。
面對經濟停滯與高失業率的現況,有名校教授提出年輕人應「短暫啃老」的建議。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梁永安近日在一場秋季人才招聘會上就建議,有條件的年輕人在大學畢業後「啃老」3年,讓家長資助一些費用,支持年輕人外出探索世界。但這項建議引起輿論熱議,有網友抱持不認同的看法,表示自己出生於農村,回家根本「啃不到老」,還得做農活,得不償失;另外也有網友批評此建議是在將找不到工作的社會問題轉嫁給父母,實質上是將社會問題轉化為家庭內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