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人口近年快速成長,在國健署公佈的2021年癌症登記資料中,全年新增個案超過1.6萬人,在十大癌症僅次於肺癌,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國內最新研究,若發生特定的肝臟疾病,大腸癌可能也會悄悄上身,因此這類肝病患者一定要安排大腸鏡檢查,以免延誤大腸癌黃金治療時間。
台北榮總表示,根據感染科主任林邑璁的研究,若感染克雷伯氏肺炎桿菌引起的化膿性肝膿瘍,將有高比例合併大腸病變。此研究顯示,在過去13年於台北榮總接受完整大腸鏡檢查的化膿性肝膿瘍患者中,約40.2%發現大腸腺瘤性息肉,約10.7%發現大腸癌。
林邑璁表示,相較於西方國家的肝膿瘍多是由膽道病變引起,東亞國家則盛行由高毒性克雷伯氏肺炎桿菌造成的肝膿瘍,這在台灣也屬於常見的地方性疾病,而目前認為原因與腸道移生的克雷伯氏肺炎桿菌有關,其也移行至肝臟,才造成化膿性病變,使得許多肝臟無異常者產生肝膿瘍。
至於此症與大腸癌、大腸腺瘤性息肉產生關聯,則推測可能是肝膿瘍病人腸道有潛在異常,才會使得腸道移生的克雷伯氏肺炎桿菌也移行到肝臟。
針對化膿性肝膿瘍的患者,林邑璁說,在與腸胃科醫師合作下,自2011年至2023年期間,共有112人接受完整的大腸鏡檢查,其中45人有大腸腺瘤性息肉,12人有大腸癌,因此近年來肝膿瘍病人接受大腸鏡檢查的比例愈來愈高,2023年已達到7成。此研究成果已於美國感染症醫學會2024年會發表。
他並舉例,日前收治一名69歲女性,因持續發燒及食慾不振,在某醫院接受電腦斷層檢查並診斷出肝膿瘍,細菌培養證實為克雷伯氏肺炎桿菌感染,基於治療需求,進一步轉診至台北榮總,而感染控制住後,醫療團隊隨即進行大腸鏡檢查,結果發現真的有早期大腸癌,已轉介至大腸直腸外科完成手術,目前持續於門診追蹤。
林邑璁指出,大腸內的腺瘤性息肉是癌前病變,如未及時切除,有可能轉化為大腸癌,特別是年齡超過50歲者,發生大腸腺瘤性息肉、大腸癌的機率較高,若又曾感染化膿性肝膿瘍,務必接受大腸鏡檢查,才能早期發現癌症,或及時切除會癌化的大腸腺瘤性息肉。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邑璁表示,相較於西方國家的肝膿瘍多是由膽道病變引起,東亞國家則盛行由高毒性克雷伯氏肺炎桿菌造成的肝膿瘍,這在台灣也屬於常見的地方性疾病,而目前認為原因與腸道移生的克雷伯氏肺炎桿菌有關,其也移行至肝臟,才造成化膿性病變,使得許多肝臟無異常者產生肝膿瘍。
至於此症與大腸癌、大腸腺瘤性息肉產生關聯,則推測可能是肝膿瘍病人腸道有潛在異常,才會使得腸道移生的克雷伯氏肺炎桿菌也移行到肝臟。
針對化膿性肝膿瘍的患者,林邑璁說,在與腸胃科醫師合作下,自2011年至2023年期間,共有112人接受完整的大腸鏡檢查,其中45人有大腸腺瘤性息肉,12人有大腸癌,因此近年來肝膿瘍病人接受大腸鏡檢查的比例愈來愈高,2023年已達到7成。此研究成果已於美國感染症醫學會2024年會發表。
他並舉例,日前收治一名69歲女性,因持續發燒及食慾不振,在某醫院接受電腦斷層檢查並診斷出肝膿瘍,細菌培養證實為克雷伯氏肺炎桿菌感染,基於治療需求,進一步轉診至台北榮總,而感染控制住後,醫療團隊隨即進行大腸鏡檢查,結果發現真的有早期大腸癌,已轉介至大腸直腸外科完成手術,目前持續於門診追蹤。
林邑璁指出,大腸內的腺瘤性息肉是癌前病變,如未及時切除,有可能轉化為大腸癌,特別是年齡超過50歲者,發生大腸腺瘤性息肉、大腸癌的機率較高,若又曾感染化膿性肝膿瘍,務必接受大腸鏡檢查,才能早期發現癌症,或及時切除會癌化的大腸腺瘤性息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