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嚴藝文執導的寫實影集《影后》11月7日已經在Netflix上線,曾在2015年拿下迷你劇集影后的嚴藝文,近日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專訪,暢談「影后」人生。曾經她遇過道具壞掉,被美術組要求做樣子就好,有次還吃到酸掉的麻婆豆腐,硬著頭皮吞下去,新人時期試鏡時還要表演「喜怒哀樂」,這對演員來說無疑是一種羞辱,如今嚴藝文已經是姐字輩,也終於能說出自己的心聲,她笑喊,現在要是再要她表演喜怒哀樂,就會叫對方「去死吧」!
⮕《影后》4看點不追會後悔!「播出平台」統整 劇情懶人包一次看
《影后》哪部分是跟嚴藝文本人重疊到的真實故事?
嚴藝文說,每個角色都有,像是劇中史艾瑪(林廷憶 飾)剛進圈子,滿心期待跑去試鏡,結果轉過頭來看到一批長腿美女,要跟這些美女競爭同一個角色,嚴藝文說,「我記得我剛入行試鏡廣告,角色是上班族,那是在一個長廊上,一回頭大家都是OL打扮,就想說為什麼整條走廊都是OL,而且那些OL胸部都比我大,腿比我細、比我長,臉長得比我漂亮,然後就想說,我還是先離開好了?」
當下聽起來很好笑,但其實發生在20歲的嚴藝文身上,是大寫的痛苦,然後當試鏡試了100次都沒有上,就開始覺得「沒上是正常的」,嚴藝文說,「到最後已經麻木,聽天由命,以前會一直想知道原因,但其實永遠沒有真實答案,能做的就是不要去回頭看昨天的挫折,才能繼續往下走。」
與其聽別人的評論,不如聽自己的,還是新人的時候,什麼人都可以教演戲,「然後妳就會覺得,到底要聽誰的,最後就會演出一個四不像的東西,就又會再被罵。」
嚴藝文其實不會講台語,小時候接了一部台語戲,從零學起,原本的壓力已經夠大,結果導演在現場臨時改字,直接讓她發瘋,「但當下也不能說不行吧!只能硬著頭皮拿筆一直記,用妳自己看得懂的拼音。」好不容易背好了,可能又有哪個前輩跳出來說,「那句台語不是這樣講的。」
發瘋已經不足以形容當時的狀態,不過嚴藝文也說,「跨過了就好了,我說實在演員跨過了,本事就是你的,台語你就撿起來了,我也有拍過那種,我要做那個裁縫,很復古要用腳踩的那種,美術組就過來說『姐妳等下做假的』,我就想說,我不知道怎麼做假的欸!那你為什麼要拿壞掉的給我用呢!我為什麼承擔這個壓力,演不好觀眾是罵我欸。」
還有一次,因為在山上拍攝,環境不比都市,餐桌上的道具菜早就臭酸,不像劇中楊謹華被告知「前面那一道不要吃」,嚴藝文當時是放進嘴裡才知道壞掉,「然後我還把它吞進去,還是要繼續演啊!我還記得那場戲是要稱讚這道菜很好吃。」只是內心的味道跟菜一樣,五味雜陳。
不僅是演戲時遇到的瞎事,試鏡被要求表演喜怒哀樂、10秒落淚是家常便飯,嚴藝文大喊,「那是演員最討厭的事,以前不敢走人,會表演完之後回去大哭,會覺得『妳憑什麼試我啊』,叫我表演喜怒哀樂,妳去死好了!現在我會直接走人。」
為什麼要表演喜怒哀樂?嚴藝文不喜歡稱表演為「演技」
問10個演員,10個都討厭被要求表演喜怒哀樂、10秒落淚,但這傳統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嚴藝文說,表演這種東西,大家都講「演技」,「可是我不太喜歡講『演技』,因為技,就是一種技術,修車是技術,舞蹈劈腿也是技術,但表演沒有一個明確的技術,它是很主觀的,你可以說它什麼人都不會就能學,但學了,其實你什麼都要會。」
嚴藝文研究所是念表演,「我們都開玩笑說,因為不會導演,不會寫劇本,就去當演員吧,因為演員什麼都不用會,門檻很低,只要人去就可以了,可是當演員才知道,當一個角色到你身上的時候,真正的功課才開始,要依據這個角色,去看非常多的書,做非常多的研究,然後把自己放在裡面,甚至學新的語言、技能,這是比較少人知道的。」
老一輩的人會稱演員為「戲子」,但現在大家會說創作者,嚴藝文很感謝現在的時代,不再讓演員這麼平面,「我老實說,比方說謝盈萱,她如果不是透過陳嘉玲的角色,她現在不會是獨當一面的演員,因為我們的長相不是主流美女,我們也有一定的年紀,在以前不會是女主角的料,以前女主角通常年紀小,有特定公式,就是所謂的『女一臉』,像我臉上有這顆痣,根本不可能。」但現在的戲劇已經越來越多元,探討的社會議題、人際關係也越來越多面向,很多實力派演員也因此能獲得了被看見的機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影后》哪部分是跟嚴藝文本人重疊到的真實故事?
嚴藝文說,每個角色都有,像是劇中史艾瑪(林廷憶 飾)剛進圈子,滿心期待跑去試鏡,結果轉過頭來看到一批長腿美女,要跟這些美女競爭同一個角色,嚴藝文說,「我記得我剛入行試鏡廣告,角色是上班族,那是在一個長廊上,一回頭大家都是OL打扮,就想說為什麼整條走廊都是OL,而且那些OL胸部都比我大,腿比我細、比我長,臉長得比我漂亮,然後就想說,我還是先離開好了?」
當下聽起來很好笑,但其實發生在20歲的嚴藝文身上,是大寫的痛苦,然後當試鏡試了100次都沒有上,就開始覺得「沒上是正常的」,嚴藝文說,「到最後已經麻木,聽天由命,以前會一直想知道原因,但其實永遠沒有真實答案,能做的就是不要去回頭看昨天的挫折,才能繼續往下走。」
與其聽別人的評論,不如聽自己的,還是新人的時候,什麼人都可以教演戲,「然後妳就會覺得,到底要聽誰的,最後就會演出一個四不像的東西,就又會再被罵。」
嚴藝文其實不會講台語,小時候接了一部台語戲,從零學起,原本的壓力已經夠大,結果導演在現場臨時改字,直接讓她發瘋,「但當下也不能說不行吧!只能硬著頭皮拿筆一直記,用妳自己看得懂的拼音。」好不容易背好了,可能又有哪個前輩跳出來說,「那句台語不是這樣講的。」
發瘋已經不足以形容當時的狀態,不過嚴藝文也說,「跨過了就好了,我說實在演員跨過了,本事就是你的,台語你就撿起來了,我也有拍過那種,我要做那個裁縫,很復古要用腳踩的那種,美術組就過來說『姐妳等下做假的』,我就想說,我不知道怎麼做假的欸!那你為什麼要拿壞掉的給我用呢!我為什麼承擔這個壓力,演不好觀眾是罵我欸。」
還有一次,因為在山上拍攝,環境不比都市,餐桌上的道具菜早就臭酸,不像劇中楊謹華被告知「前面那一道不要吃」,嚴藝文當時是放進嘴裡才知道壞掉,「然後我還把它吞進去,還是要繼續演啊!我還記得那場戲是要稱讚這道菜很好吃。」只是內心的味道跟菜一樣,五味雜陳。
不僅是演戲時遇到的瞎事,試鏡被要求表演喜怒哀樂、10秒落淚是家常便飯,嚴藝文大喊,「那是演員最討厭的事,以前不敢走人,會表演完之後回去大哭,會覺得『妳憑什麼試我啊』,叫我表演喜怒哀樂,妳去死好了!現在我會直接走人。」
為什麼要表演喜怒哀樂?嚴藝文不喜歡稱表演為「演技」
問10個演員,10個都討厭被要求表演喜怒哀樂、10秒落淚,但這傳統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嚴藝文說,表演這種東西,大家都講「演技」,「可是我不太喜歡講『演技』,因為技,就是一種技術,修車是技術,舞蹈劈腿也是技術,但表演沒有一個明確的技術,它是很主觀的,你可以說它什麼人都不會就能學,但學了,其實你什麼都要會。」
嚴藝文研究所是念表演,「我們都開玩笑說,因為不會導演,不會寫劇本,就去當演員吧,因為演員什麼都不用會,門檻很低,只要人去就可以了,可是當演員才知道,當一個角色到你身上的時候,真正的功課才開始,要依據這個角色,去看非常多的書,做非常多的研究,然後把自己放在裡面,甚至學新的語言、技能,這是比較少人知道的。」
老一輩的人會稱演員為「戲子」,但現在大家會說創作者,嚴藝文很感謝現在的時代,不再讓演員這麼平面,「我老實說,比方說謝盈萱,她如果不是透過陳嘉玲的角色,她現在不會是獨當一面的演員,因為我們的長相不是主流美女,我們也有一定的年紀,在以前不會是女主角的料,以前女主角通常年紀小,有特定公式,就是所謂的『女一臉』,像我臉上有這顆痣,根本不可能。」但現在的戲劇已經越來越多元,探討的社會議題、人際關係也越來越多面向,很多實力派演員也因此能獲得了被看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