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議會今(23)日進行民政業務質詢,市議員謝志忠、王立任、張玉嬿、黃守達指出,112年台中市勞工失能傷害頻率六度第二高、嚴重率最高,強烈要求勞工局維護勞工職場安全,加強補助職場防災,積極推動防災技術。
謝志忠表示,根據勞動部統計處108年至112年職災失能傷害頻率與失能傷害嚴重率,台中市數值居高不下,提出檢討。失能傷害頻率越高代表發生職災的次數就越多,在過去五年分別是1.74、1.85、2.21、2.01、2.13都是六都第二高;失能傷害嚴重率越高代表傷害程度越嚴重,影響勞動力越大,從108年至112年分別為133、96、85、100、126,112年還是六都最高,代表台中市勞工的職業安全有非常大的改善空間。
謝志忠說,根據勞動部安全衛生署112年重大職災發生原因分析,不安全動作佔35%、不安全設備佔29%、不安全動作兼不安全設備佔18%,與不安全動作和設備攸關共82%,勞工局應該正視台中市職業安全的問題,從中找出原因,對症下藥,提出對策幫助企業、勞工,避免職災發生。
謝志忠指出,針對勞動部提供預防職災相關補助執行情況,檢驗勞工局輔導事業單位申請補助的成果,在「中小企業改善安全衛生設施及器具補助」項目,108年15件、109年16件、110年18件、111年7件、112年7件、113年只有4件,申請案件數逐年下滑;在「補助中小企業新構型式檢定合格之機械及改善既有機械安全設施作業」該項,108年補助19件、109年20件、110年9件、111年15件、112年11件、113年16件,這個數值只能說勞工局做的實在是不合格,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議員強烈要求台中市政府,應該正視職業安全的問題,既已分析出勞災的原因,盡快提出改善對策,補助職場防災,推動防災技術,友善勞工職場環境,保障勞工人身安全。
勞工局表示,勞工局已針對台中市職業災害的頻率及失能傷害嚴重率進行深入分析,並制定了多項降低職災風險的策略和改善措施,勞工局將強化對高風險事業單位之安全衛生管理輔導與監督,並提供更多資源協助企業改善安全衛生設施。根據勞動部的統計,台中市勞工保險職業災害給付千人率自105年至去年已逐年下降,從4.137降至2.634,減少幅度在六都中名列前茅,顯示職災狀況正逐步改善。
此外,勞工局也將積極推動現場輔導及協助企業導入科技降災策略,如安全監控、現代化工法應用及數位化管理,逐步提升企業的防災能力與工作環境之安全性,並協助企業申請中央政府的機械設備改善補助,透過展開職場安全專案計畫,降低職災發生率,確保每位勞工的生命與身心健康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謝志忠表示,根據勞動部統計處108年至112年職災失能傷害頻率與失能傷害嚴重率,台中市數值居高不下,提出檢討。失能傷害頻率越高代表發生職災的次數就越多,在過去五年分別是1.74、1.85、2.21、2.01、2.13都是六都第二高;失能傷害嚴重率越高代表傷害程度越嚴重,影響勞動力越大,從108年至112年分別為133、96、85、100、126,112年還是六都最高,代表台中市勞工的職業安全有非常大的改善空間。
謝志忠說,根據勞動部安全衛生署112年重大職災發生原因分析,不安全動作佔35%、不安全設備佔29%、不安全動作兼不安全設備佔18%,與不安全動作和設備攸關共82%,勞工局應該正視台中市職業安全的問題,從中找出原因,對症下藥,提出對策幫助企業、勞工,避免職災發生。
謝志忠指出,針對勞動部提供預防職災相關補助執行情況,檢驗勞工局輔導事業單位申請補助的成果,在「中小企業改善安全衛生設施及器具補助」項目,108年15件、109年16件、110年18件、111年7件、112年7件、113年只有4件,申請案件數逐年下滑;在「補助中小企業新構型式檢定合格之機械及改善既有機械安全設施作業」該項,108年補助19件、109年20件、110年9件、111年15件、112年11件、113年16件,這個數值只能說勞工局做的實在是不合格,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議員強烈要求台中市政府,應該正視職業安全的問題,既已分析出勞災的原因,盡快提出改善對策,補助職場防災,推動防災技術,友善勞工職場環境,保障勞工人身安全。
勞工局表示,勞工局已針對台中市職業災害的頻率及失能傷害嚴重率進行深入分析,並制定了多項降低職災風險的策略和改善措施,勞工局將強化對高風險事業單位之安全衛生管理輔導與監督,並提供更多資源協助企業改善安全衛生設施。根據勞動部的統計,台中市勞工保險職業災害給付千人率自105年至去年已逐年下降,從4.137降至2.634,減少幅度在六都中名列前茅,顯示職災狀況正逐步改善。
此外,勞工局也將積極推動現場輔導及協助企業導入科技降災策略,如安全監控、現代化工法應用及數位化管理,逐步提升企業的防災能力與工作環境之安全性,並協助企業申請中央政府的機械設備改善補助,透過展開職場安全專案計畫,降低職災發生率,確保每位勞工的生命與身心健康得到更有效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