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籠罩在地緣政治風險升溫、美中競爭擴大及通貨膨脹持續的情況下,產業急需尋找新機遇並強化韌性。工研院今(22)日至31日舉辦「眺望2025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以「韌性社會 x 產業趨勢」為主軸,邀請各產業領域領袖與談,發表最新的趨勢洞察及2025年全球布局策略。
工研院今日上午開幕論壇發表《韌我行 科技致能 永續台灣》專刊,邀請經濟部技術司、台灣愛立信、台電、藍濤亞洲、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中華電信等產業專家與會。
技術司副司長周崇斌表示,面對全球風險事件與災害頻傳,欣見工研院今年以「韌性社會」為主軸,預計將有超過70位分析師上場,透過多位產業專家的觀點,盤點美、日、歐等國強化韌性的作法,對標國際企業,提出台灣可行的作法。
工研院副院長胡竹生表示,回顧過去幾年,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導致的供應鏈斷裂,與高齡少子所衍生的缺工議題,對全球社會與經濟帶來莫大衝擊,考驗著各國和各產業的應變能力,建立「韌性社會」成為所有人共同面對的議題。
工研院做為產業智庫,會持續研發創新技術方案,針對技術缺口預先加強準備,以科技能量因勢利導,協助台灣面對每次全球產業與科技趨勢的重大轉變。
工研院2023年度針對台灣民眾2035年生活的期待樣貌進行調查,有92.6%民眾期望實現「防災無死角」的生活樣貌,顯示「韌性社會」是重要趨勢之一。
台灣轉型「韌性社會」需要超前規劃,仰賴預警機制、應變計畫及復原能力,才能在災害當下迅速反應,以及危機之後快速恢復,以降低社會經濟層面的衝擊。《韌我行:科技致能 永續台灣》精選供應鏈、防災救災、AI資安、交通運補、能源、醫護人力等10大關鍵議題,共收錄13章深入探討增強社會韌性的專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技術司副司長周崇斌表示,面對全球風險事件與災害頻傳,欣見工研院今年以「韌性社會」為主軸,預計將有超過70位分析師上場,透過多位產業專家的觀點,盤點美、日、歐等國強化韌性的作法,對標國際企業,提出台灣可行的作法。
工研院副院長胡竹生表示,回顧過去幾年,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導致的供應鏈斷裂,與高齡少子所衍生的缺工議題,對全球社會與經濟帶來莫大衝擊,考驗著各國和各產業的應變能力,建立「韌性社會」成為所有人共同面對的議題。
工研院做為產業智庫,會持續研發創新技術方案,針對技術缺口預先加強準備,以科技能量因勢利導,協助台灣面對每次全球產業與科技趨勢的重大轉變。
工研院2023年度針對台灣民眾2035年生活的期待樣貌進行調查,有92.6%民眾期望實現「防災無死角」的生活樣貌,顯示「韌性社會」是重要趨勢之一。
台灣轉型「韌性社會」需要超前規劃,仰賴預警機制、應變計畫及復原能力,才能在災害當下迅速反應,以及危機之後快速恢復,以降低社會經濟層面的衝擊。《韌我行:科技致能 永續台灣》精選供應鏈、防災救災、AI資安、交通運補、能源、醫護人力等10大關鍵議題,共收錄13章深入探討增強社會韌性的專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