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23)日就是秋天最後一個節氣「霜降」,再過兩個禮拜,就要進入「立冬」了,而根據氣象署的統計,霜降後臺灣各氣象站氣溫開始低於中位數的日期,大概是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之間,也就是說霜降之後,就要開始進入比較涼冷的半年了。中醫師王大元表示,秋末霜降節氣可以「平補」,不宜選用苦寒之品,古人認為「冬季進補不如霜降進補」、「一年補通通,不如補霜降」,因此在深秋時節先將腸胃顧好,冬天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霜降(10/23)是秋天最後一個節氣,代表天氣真的要轉涼,王大元中醫師表示,秋末霜降節氣可以「平補」,不宜選用「苦寒」像是黃蓮、苦瓜、龍膽草、山楂等進補食材。古人認為「冬季進補不如霜降進補」、「一年補通通,不如補霜降」,因此在深秋時節先將腸胃顧好,冬天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霜降養生關鍵在於「預防乾燥」,其中「白色食物」可發揮效用,醫師建議攝取生津潤燥、宣肺止咳的水梨、蘋果、蘿蔔、白果等食材。(圖/NOWnews資料照片)
▲霜降養生關鍵在於「預防乾燥」,其中「白色食物」可發揮效用,醫師建議攝取生津潤燥、宣肺止咳的水梨、蘋果、蘿蔔、白果等食材。(圖/NOWnews資料照片)
在中醫的觀念裡,秋天屬於五行中的「金」,對應到肺臟,肺主一身之氣,喜潤而惡燥,肺又主皮毛,與大腸相表裡,霜降節氣由濕轉乾更為明顯,燥邪更易傷害人體津液,因此容易出現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問題,像是口乾舌燥、氣喘乾咳、皮膚乾裂、便秘等,此外,當體內津液不足和溫度降低,容易小腿抽筋或痠軟無力等。

王大元醫師表示,霜降的養生關鍵在於「預防乾燥」,著重在養肺、潤燥,其中「白色食物」可發揮效用,建議攝取生津潤燥、宣肺止咳的水梨、蘋果、蘿蔔、白果、木耳和蜂蜜水等食材,但過敏和虛冷體質則應減少食用。此外,秋燥的霜降時節,身體容易上火,建議減少辣椒、花椒、肉桂、生薑及酒類等辛辣刺激物。

身體可以透過養生的食材來進補,心情也需要兼顧,同時要預防「秋鬱」的發生,因深秋之後,日照減少,讓草木凋零,容易使人意志消沉、莫名情緒低落,因此特別需要慎防憂鬱症發作。王大元醫師建議,可以搓揉鼻翼兩側「迎香穴」、手肘內面的「尺澤穴」和手腕內側的「內關穴」,有助於預防呼吸道疾病和調整情緒。

▲有網友好奇在PTT請益大家「吃到飽的麻辣鍋要怎麼吃才內行?」釣出老饕分享獨家秘笈。(圖/Shutterstock)
▲秋燥的霜降時節,身體容易上火,建議減少辣椒、花椒、肉桂、生薑及酒類等辛辣刺激物。(圖/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