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由美國學者艾塞諾魯(Daron Acemoglu)、強森(Simon Johnson)及羅賓森(James A. Robinson)共同獲獎,表揚他們透過研究社會制度對國家繁榮之影響、進一步解釋不同國家財富不均原因的貢獻。其中,羅賓森受訪時提到,許多社會已成功轉型包容性社會,例如台灣、韓國及模里西斯,並懷疑中國若繼續實施高壓的政治制度,就無法維持經濟繁榮。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美聯社》報導,64歲的羅賓森接受訪問時表示,全球歷史上有很多例子,顯示它們的社會能夠維持良好表現40年、50年,但不可能長久,比如前蘇聯也曾有過長達50年或60年,表現相對出色。

正如艾塞諾魯所說,儘管民主不是萬靈藥,但專制國家雖能迅速動員資源進行發展,其經濟模式卻難以持續創新和轉型,羅賓森也懷疑,中國是否能在維持專制政治體制的情況下,還可以保持經濟繁榮,並指出全球有許多社會,已經成功轉型成3位經濟學獎得主所說的「包容性社會」。

羅賓森進一步表示:「看看美國,曾經是一個有奴隸制、特權階級的國家,女性不被允許參與經濟或投票」,認為目前相對包容和開放的每個國家,都經歷過類似轉型:「在現代世界,你能看到這在韓國、台灣及模里西斯發生過。」

諾貝爾評審團強調,3位得獎者的研究工作,有助於解釋,為何「社會制度」在一些國家的繁榮中扮演要角、在其他國家卻沒有,並為理解國際間的財富分配提供理論基礎,其貢獻對於未來全球經濟政策的制定具有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