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男子僅50歲上下,已長期有水腫問題,還經常氣喘吁吁,甚至無法躺平睡覺,就醫後才發現正常僅拳頭大小的心臟,竟腫到和文旦差不多大,心臟功能已嚴重衰退;醫師表示,心衰竭會造成頭暈、認知功能失調,且恐引起心律不整、心包膜積水,並常與慢性腎臟病、糖尿病互相影響,民眾不可不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9月29日是世界心臟日,對此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趙書平說,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心衰竭患者死亡率比癌症更高,5年死亡率高達50%,是最危險的疾病之一,而研究預估,在2050年時,國內心衰竭患者將超過80萬人,將是公共衛生一大挑戰。

趙書平指出,心衰竭主因是心臟收縮或舒張功能受損,導致無法有效泵出足夠血液,常見症狀為累、喘、腫,尤其躺下時感覺更喘,若持續有這種情形,不要以為是一般勞累或工作疲憊,應儘速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心臟、心肌、心痛。(圖/取自Unsplash)
▲台灣心衰竭患者死亡率比癌症更高,5年死亡率高達50%,是最危險的疾病之一。(示意圖,非當事人/取自Unsplash)
此外,趙書平強調,若有吸煙、飲酒習慣,或符合以下五大高風險族群,包括中高齡、有心臟疾病或心衰竭家族病史、罹患三高、患有腎臟病、罹患糖尿病等,都應定期篩檢,以利早期發現心衰竭。

以往數據指出,急性心衰竭併發腎功能惡化比例高達45%,且約40%心衰竭病人同時患有糖尿病,證實心衰竭、糖尿病與腎臟病三者息息相關,因此美國、歐洲心臟學會治療指引中都建議,評估心衰竭治療時,應注意是否合併其他共病,「共病共管」已成當今心衰竭治療重點。

趙書平也說,曾有患者雖為高風險群,但對心衰竭症狀不了解,又沒有定期篩檢,就醫時心臟已十分腫大,導致治療更困難。

近年隨共病共管成為評估標準,原本用於治療糖尿病的SGLT2抑制劑,因同時可保護心臟、預防腎病變,已成為國際指引推薦的心衰竭標準治療藥物,對此趙書平説,此類藥物在心、糖、腎共病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若想穩定控管心衰竭,應定時監測糖化血紅素、腎功能、尿蛋白等數值,並定期服藥、禁菸、禁酒,才能有效守護心健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