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大地震今(2024)年屆滿25週年!921大地震造成全台逾2千人傷亡,不少人至今仍心有餘悸,也喚醒台灣人都更意識,然而,台灣老屋數量依舊居高不下,全國逾30年老屋占比52.37%、邁向500萬戶。知名結構技師戴雲發接受《NOWnews》訪問表示,「台灣目前都更、危老重建腳步跟不上屋齡老化速度,政府與國人仍需共同努力,才能避免悲劇重演。」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921大地震,發生於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芮氏規模7.3,震央位於南投縣集集鎮,又稱為集集大地震,搖晃時間約長達102秒,導致房屋全倒40,845棟、半倒41,373棟,造成2,415人死亡失蹤、29人失蹤、11,305人受傷,為臺灣戰後時期傷亡損失最嚴重的自然災害。

▲房市,俯瞰。(圖/記者陳韋帆攝)
▲都更龜速全台逾30年老屋邁向500萬戶,藏有不少安全隱患。(圖/記者陳韋帆攝)
都更龜速全台老屋占比破5成  逾30年老屋藏安全隱憂
921大地震雖然喚醒國人建物安全意識的重要性,但都更重建腳步卻相當龜速,屋齡持續老化,根據內政部資料,2024年Q1,全台逾30年老屋483萬2,060戶,占比52.37%,等於每兩戶有一戶是老屋。

戴雲發說,台灣人常存在一種危險觀念,「我家曾扛過921大地震,建築安全絕對沒問題!」事實上,建物耐震是消耗品,除了921,近24年,平均1年都有千餘次的大小地震,且早期建物也不如現在法規設計嚴謹,應定期進行「老屋健檢」,才能保障住家結構安全。
 

▲一名工人表示自己買飲料遭店員差別待遇。(示意圖,圖中人物與文章中內容無關/翻攝自 pixabay )
▲建物安全「選址、設計、施工品質、材料」缺一不可,。(示意圖/翻攝 pixabay )
建物安全「選址、設計、施工品質、材料」品質缺一不可
除了結構設計可能藏有隱憂,921發生前,不少法規未針對「土壤液化」進行建築規範,所以老舊建物極容易座落在「土壤液化」區域,安全性相當堪憂,政府也應定期進行地質檢測,確認「地下狀況」,確保人民安全,民眾也可自行查詢「 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若不幸坐落上方,應自行提高警覺。

戴雲發還指出,老屋重建也要留意蓋得好不好,除了著重選地、設計、材質外,新建案也應朝向系統化方式取代部分人工難以達成的部分,如系統化模板、鋼筋,可大量降低人工有心、無心偷工的可能性,亦可有效降低缺工問題,維繫好施工品質,才有辦法讓台灣人對建物耐震度更具信心,降低地震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