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受訪指台灣應發展多元化綠電,認為地熱及水力具有相當潛力。經濟部針對水力發電公布3大策略,除了持續開發小水力電廠、擴大抽蓄水力電廠之外,年底前有望讓慣常水力發電取得綠電憑證,作為國內廠商補充性綠電商品。
台灣因難有空間再興建水庫,像是慣常水力電廠、抽蓄水力電廠等「大水力發電」鮮有再開發。而RE100認同水力、風力及光電等綠電,但對於使用水庫的水力發電是否屬於認證綠電本身仍有疑義。
但經濟部認為,水力發電本身還是屬於綠能,對於有綠電需求的國內廠商仍有相當幫助。因此,經濟部希望爭取在年底前通過讓慣常水力發電獲配綠電憑證,但會特別標註屬於「大水力發電」,專門提供給有綠電需求,但不用符合RE100的廠商。
按台電規劃,成本較低的大水力綠電憑證將與成本較高的綠電組合成綠電商品,初期預估1年先丟出5000萬度,推出產品分為2萬度、5萬度及20萬度等小度數商品;而為了防止綠電商品打亂市場價格,目前朝向售價為每度6元左右。若按度數及價格計算,台電一年可增加約3億元收入。
官員解釋,這類綠電產品屬於給廠商的「補充性需求」,譬如說有中小企業有小額綠電需求,可以買產品滿足,或是有企業接近年尾還差一點點達到目標,也可以考慮添購該產品。
小水力積沙成塔 一年可發出1.9億度電
除了大水力發電朝向商品化,利用圳路、既有水利設施逕流的小水力發電廠則是台灣水力發電的下個開發重點。經濟部今年初針對潛力場址進行盤點,預計有35MW至40MW的裝置容量,一年可發出1.9億度。
官員說明,小水力困難點在於用地協調、水權,再加上東部地區或水庫尾水區域當地可能沒有充足道路、高壓電等基礎設施,推升開發成本。
目前優先挑了6個可行性比較高場域,交由民間公協會、社運團體開發成「公民電廠」,合計裝置容量為5.5MW,一年可發出2200萬度電。雖然發電量並不多,但若上述案場可以成功,可有望引導到剩餘35MW小水力發電。
全台「最大電池」再擴大 大光電廠可儲蓄近600MW
而經濟部對於水力發電的第3項計畫,便是把大甲溪流域的「大光明抽蓄水力電廠」擴大。
光明抽蓄水力電廠早在1997年就在籌劃,當時規劃約350MW的發電量,但後來認為不符合成本效應,再加上2004年敏督利颱風造成大甲溪流域嚴重坍方,迄今都尚未完成開發。
經濟部說明,抽蓄水力本身不是綠電,但卻是輔助綠電的重大儲能系統,現今正中午約有7GW的光電,這些發電量可用來抽水儲存,晚間再放水發電,對於整體電網穩定是更健全,考量仍有開闢必要。
值得一提的是,該案當初以350MW規劃量進入環評時,發生環評委員主動建議台電能夠進一步增加規模,因此現在是以580MW加減5%,將近原本規劃量2倍的儲蓄量送至環評審查,儲蓄電量可再增加7.6億度。
除了水力發電,郭智輝也認為地熱發電具有潛力,他曾提到,台灣鑽探1,000公尺大約有700、800MW的裝置容量,但是如果可以到鑽探4,000公尺則擁有40GW的容量。
放眼國際,各國對於深層地熱都有大量投入,如美國Fervo Energy在猶他州挖掘深達2.5公里深度的水井,並注入冷水,即可被地底溫度加熱至汽化狀態,可達裝置容量可達400MW,作為Google資料中心用電;波蘭及中國均有提出挖掘超過5000公尺的地熱計畫。
對此,中油表示,將於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在宜蘭縣員山鄉開鑽深度達4,000公尺的「員山1號井」,鑽井工期約1年,預期可提升台灣深層地熱探井相關技術,同時可藉由此研究井確認台灣的深層地熱潛能。
除了深層地熱,目前台灣金山硫磺子坪地熱示範區也正在開闢地熱,若廠商能克服酸性泉對於發電設施的腐蝕性,將大大增加大屯火山地熱可及性。能源署表示,目前負責該案的結元能源說明開發進度如期,將在2025年達成4MW商轉發電。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經濟部認為,水力發電本身還是屬於綠能,對於有綠電需求的國內廠商仍有相當幫助。因此,經濟部希望爭取在年底前通過讓慣常水力發電獲配綠電憑證,但會特別標註屬於「大水力發電」,專門提供給有綠電需求,但不用符合RE100的廠商。
按台電規劃,成本較低的大水力綠電憑證將與成本較高的綠電組合成綠電商品,初期預估1年先丟出5000萬度,推出產品分為2萬度、5萬度及20萬度等小度數商品;而為了防止綠電商品打亂市場價格,目前朝向售價為每度6元左右。若按度數及價格計算,台電一年可增加約3億元收入。
官員解釋,這類綠電產品屬於給廠商的「補充性需求」,譬如說有中小企業有小額綠電需求,可以買產品滿足,或是有企業接近年尾還差一點點達到目標,也可以考慮添購該產品。
小水力積沙成塔 一年可發出1.9億度電
除了大水力發電朝向商品化,利用圳路、既有水利設施逕流的小水力發電廠則是台灣水力發電的下個開發重點。經濟部今年初針對潛力場址進行盤點,預計有35MW至40MW的裝置容量,一年可發出1.9億度。
官員說明,小水力困難點在於用地協調、水權,再加上東部地區或水庫尾水區域當地可能沒有充足道路、高壓電等基礎設施,推升開發成本。
目前優先挑了6個可行性比較高場域,交由民間公協會、社運團體開發成「公民電廠」,合計裝置容量為5.5MW,一年可發出2200萬度電。雖然發電量並不多,但若上述案場可以成功,可有望引導到剩餘35MW小水力發電。
全台「最大電池」再擴大 大光電廠可儲蓄近600MW
而經濟部對於水力發電的第3項計畫,便是把大甲溪流域的「大光明抽蓄水力電廠」擴大。
光明抽蓄水力電廠早在1997年就在籌劃,當時規劃約350MW的發電量,但後來認為不符合成本效應,再加上2004年敏督利颱風造成大甲溪流域嚴重坍方,迄今都尚未完成開發。
經濟部說明,抽蓄水力本身不是綠電,但卻是輔助綠電的重大儲能系統,現今正中午約有7GW的光電,這些發電量可用來抽水儲存,晚間再放水發電,對於整體電網穩定是更健全,考量仍有開闢必要。
值得一提的是,該案當初以350MW規劃量進入環評時,發生環評委員主動建議台電能夠進一步增加規模,因此現在是以580MW加減5%,將近原本規劃量2倍的儲蓄量送至環評審查,儲蓄電量可再增加7.6億度。
除了水力發電,郭智輝也認為地熱發電具有潛力,他曾提到,台灣鑽探1,000公尺大約有700、800MW的裝置容量,但是如果可以到鑽探4,000公尺則擁有40GW的容量。
放眼國際,各國對於深層地熱都有大量投入,如美國Fervo Energy在猶他州挖掘深達2.5公里深度的水井,並注入冷水,即可被地底溫度加熱至汽化狀態,可達裝置容量可達400MW,作為Google資料中心用電;波蘭及中國均有提出挖掘超過5000公尺的地熱計畫。
對此,中油表示,將於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在宜蘭縣員山鄉開鑽深度達4,000公尺的「員山1號井」,鑽井工期約1年,預期可提升台灣深層地熱探井相關技術,同時可藉由此研究井確認台灣的深層地熱潛能。
除了深層地熱,目前台灣金山硫磺子坪地熱示範區也正在開闢地熱,若廠商能克服酸性泉對於發電設施的腐蝕性,將大大增加大屯火山地熱可及性。能源署表示,目前負責該案的結元能源說明開發進度如期,將在2025年達成4MW商轉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