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好傷!恐引發思覺失調症病人輕生念頭 醫曝「最高危年齡層」

家庭消費中心/綜合報導

▲林哲熹在《我們與惡的距離》演出「思覺失調症」患者,喚起民眾對疾病的關注。(圖/公視提供)
▲林哲熹在《我們與惡的距離》演出「思覺失調症」患者,喚起民眾對疾病的關注。(圖/公視提供)
根據衛福部統計,我國思覺失調症患者約有15萬人,其平均壽命比一般人少10~15年,且約有4.5%死於自殺,對親友造成極大的衝擊與痛苦。國內最新研究顯示,愈年輕的病人,自殺風險愈高,而失業為自殺風險升高主因,另發現不分年齡層的共通現象,則是自殺死亡前三個月常發作憂鬱症與睡眠障礙,親友可多注意。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研究團隊成員、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郭千哲說,過去研究曾探討思覺失調症病患的自殺風險因子,但研究對象多為全數或僅針對特定年齡層,對於各年齡層同時分析較為少見;一般而言,病人通常在發病後前幾年的自殺風險最高,因此最常見研究是針對青少年及年輕成人患者的分析,對於老年族群的研究則相對少,對於不同年齡層面臨的心理、生理問題較難釐清。

針對研究內容,第一作者林月屏醫師說明,年輕的思覺失調症患者、特別是25歲以下,自殺風險最高,而隨著年齡增長,風險雖持續降低,但老年病人的自殺率仍高於同齡一般人口;至於自殺危險因子,在所有年齡層中,在自殺死亡前3個月最常合併憂鬱症及睡眠障礙,而54歲以下則易合併使用酒精或成癮性藥物。

此外,研究發現發現失業為25~64歲病人自殺風險增加的重要原因;至於生理疾病,以心臟病、肺炎與中度或重度腎臟病影響較大,對於65歲以下族群較易提高自殺風險。

郭千哲表示,這項研究由北市聯醫松德院區、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馬偕醫院共同進行,利用健保資料庫、全國死亡檔等大數據資料,追蹤不同年齡層自殺的風險因子並進行分析,成果已發表於著名的北歐精神醫學期刊《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

針對思覺失調症的治療,郭千哲說,除了關注合併的精神疾病外,就業狀態與其他生理問題也不容忽視,特別是工作適齡的患者若失業,最好有相關復健及心理調適介入。

此外,憂鬱情緒仍是自殺重要因素,但有些患者不太表達心情,所以醫師必須更為仔細評估,尤其是老年病人的自殺風險仍較一般族群高,需多加注意,而中年前的酒精限制與毒品防治則相對重要。

郭千哲指出,此研究結果可提供醫療機構、精神健康專業人員作為防治依據,可依不同年齡層制定合適的治療措施,民眾也可參考,共同努力降低自殺風險。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
透過守門123步驟-1問2應3轉介,你我都可以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
※ 安心專線:1925
※ 張老師專線:1980
※ 生命線專線:1995
關鍵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