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男瘦8公斤以為健身有成!健檢結束出事了 醫:癌症已第三期

記者張志浩/綜合報導

▲一名38歲的科技新貴,健身後體重降低8公斤,想不到並非減肥成功,而是罹患大腸癌。(示意圖/取自photo AC)
▲一名38歲的科技新貴,健身後體重降低8公斤,想不到並非減肥成功,而是罹患大腸癌。(示意圖/取自photo AC)
大腸癌在台灣的盛行率越來越高,一名38歲的科技新貴黃先生,近半年來積極運動健身,體重減輕8公斤,想不到經身體檢查後,發現大腸有多顆腺瘤型息肉及一顆10公分大腫瘤,確診大腸癌第三期,這時他才驚覺自己其實有出現「排便習慣改變」,但僅以為是痔瘡導致的血便,醫師提醒,大腸癌早期無任何症狀,因此定期篩檢對於預防腸癌有很大的影響。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資料統計,台灣約「每半小時就有一人罹患大腸癌」,大腸癌更連續16年位列國人癌症發生率前兩名,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統計103年至112年,將近9萬筆大腸內視鏡受檢者發現,平均每10人就有7人有「腸息肉」的問題。

▲觀察臨床大腸內視鏡受檢者,平均每10人就有7人有「腸息肉」問題,想預防大腸癌危險因子,飲食菜單相當重要。(圖/聯安預防醫學機構提供)
▲觀察臨床大腸內視鏡受檢者,平均每10人就有7人有「腸息肉」問題,想預防大腸癌危險因子,飲食菜單相當重要。(圖/聯安預防醫學機構提供)
腸息肉是大腸癌最大警訊 4大保健原則要掌握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總院長、肝膽腸胃科醫師鄭乃源說明,息肉可分為「增生型」、「發炎型」、「腺瘤型」,其中腺瘤型息肉容易有癌變機會超過8成大腸癌與腺瘤型息肉相關;如果民眾想降低「易癌化息肉」生長的風險,建議掌握4個「腸保健康」的大原則:

🟡健康的飲食習慣:每日水份攝取至少2000至3000C.C、養成定時排便習慣、多吃原型食物,白肉取代紅肉、主食優先挑選含纖維量較高的全穀雜糧、蔬菜每日至少2至3碗、水果每日3至4個拳頭、避免超級加工食品。

🟡保持運動,531原則:肥胖者罹患大腸癌風險較一般人高出1至2倍,近四成的大腸癌可歸因為缺乏運動,建議每週進行5天、每天30分鐘、心跳達110下以上有氧運動,幫助預防肥胖和降低大腸癌風險。

🟡補充益生菌:據國外多項研究顯示,益生菌能改善腸道菌群平衡,還能有效提升腸道的免疫功能,進而有助於預防和治療大腸癌。透過日常補充益生菌,可以為腸道建立一道健康屏障,遠離疾病威脅。

🟡及早及定期健檢:大腸癌有年輕化的趨勢,建議30歲起,就要規劃一次完整的大腸鏡檢查,並依檢查結果,安排每2至3年進行定期檢測,衛福部資料顯示,定期接受篩檢,可減少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及有效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

▲想預防大腸癌纏身,平時要避免經常性的大魚大肉,加工食品、高溫油炸類、菸酒等飲食。(圖/聯安預防醫學機構提供)
▲想預防大腸癌纏身,平時要避免經常性的大魚大肉,加工食品、高溫油炸類、菸酒等飲食。(圖/聯安預防醫學機構提供)
腸癌風險因子很多元 脂肪肝、喝酒、肥胖全上榜

鄭乃源指出,分析10年間「有腺瘤型息肉患者」的生活型態,發現30.3%有抽菸習慣,32.84%喜愛吃重口味料理,51.35%體重過重,64.59%經常飲酒,而脂肪肝患者更高達64.08%;提醒民眾,加工肉類攝取過多、蔬果攝取不足、久坐不動、肥胖、抽菸和過量飲酒,都會增加大腸癌風險。

此外,聯安預防醫學機構也發現,「隨著年紀增長,腺瘤型腸息肉檢出率隨之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衛福部110年資料顯示,大腸癌中位數為67歲,而聯安預防醫學機構110年篩檢出的大腸癌中位數則為44歲,10年間大腸癌檢出者有近半數,約47%不到50歲,顯示大腸癌也有年輕化的趨勢,甚至剛滿30歲的8年級生,無家族病史也罹患。

鄭乃源指出,「定期篩檢大腸鏡」、「及時切除腺瘤型息肉」,能讓5年內腺瘤型息肉再發生率降低超過60%,甚至腸癌期別發現的期數也大幅進步;鄭乃源也強調,台灣做腸鏡是全世界第二便宜的,僅次於南韓,且目前醫療體系已有「無痛腸鏡」的服務,建議腸鏡能提早進行,30歲就可以安排第一次檢查,「只要做過腸鏡,這輩子大腸癌風險就能降低。」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總院長、肝膽腸胃科醫師鄭乃源強調,大腸癌早期無任何症狀,因此定期篩檢對於預防腸癌有很大的影響。(圖/記者張志浩攝)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總院長、肝膽腸胃科醫師鄭乃源強調,大腸癌早期無任何症狀,因此定期篩檢對於預防腸癌有很大的影響。(圖/記者張志浩攝)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