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國家級警報」要改了!氣象署新增「發布標準」:多3秒防災

記者張志浩/綜合報導

▲氣象署表示,未來針對地震國家級警報,將新增發布標準,讓民眾面對強震時,有更多時間應對。(圖/記者周淑萍攝)
▲氣象署表示,未來針對地震國家級警報,將新增發布標準,讓民眾面對強震時,有更多時間應對。(圖/記者周淑萍攝)
2024年4月3日上午,花蓮發生芮氏規模7.2地震,是1999年「921大地震」規模7.3後最強,不過中央氣象署第一時間僅針對12縣市發布國家級警報,搖晃有感、且達發布標準的大台北地區卻被排除在外,引起各界議論,氣象署宣布,2024年9月1日開始,將新增「預估發生規模達6.5以上地震,且預估震度可能達3級」的發布標準,預估較大地震發生時,能給予民眾多2至3秒的應對時間。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花蓮強震地震預估出現落差 「警報沒響」被罵翻

依現行制度,地震若符合「預估地震規模5以上、預估震度達4級以上」,就會透過災防告警系統(PWS)在民眾手機響起國家級警報,而花蓮7.2強震當下,氣象署預估規模為6.8,震度則要看「地動加速度」大小,震度4級時,地動加速度為25gal 以上,而當時台北「預估」最大地動加速度約23.8gal、新北預估最大地動加速度約22.5gal,因為都沒達標,所以未發出警報,最後證實系統最初預估震度時有所偏差。

▲針對今年被討論頻繁的地震國家警報,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指出,未來將新增標準,藉此彌補系統落差。(圖/記者張志浩攝)
▲針對今年被討論頻繁的地震國家警報,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指出,未來將新增標準,藉此彌補系統落差。(圖/記者張志浩攝)
新增地震國家警報發布標準 大型地震可多3秒預警

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指出,9月1日起,「預估地震規模5以上、預估震度達4級以上」的警報發布條件仍存在,只是多新增了「預估發生規模達6.5以上地震,且預估震度可能達3級」,意味著未來將會有2個地震國家警報發布標準同時運作。

吳健富解釋,地震發生當下,系統會先抓震央附近的地震站做規模和震度預估,並透過公式計算各地的「參考震度」,以往只有在地震規模5以上、預估震度4級以上達標,但多出來的條件,只要震度達3級就會發布。

舉例來說,當規模6.5以上強震發生時,以往需「震度達4級以上」才會發布警報,但未來只要3級就會發布,而地震波是由小慢慢放大,在震度一達到3級標準就發布警報,會比震度達到4級後才發警報,速度大概有2至3秒的差距。

▲新的地震國家警報標準,可以讓民眾針對強震有多2至3秒的應對。(圖/中央氣象署)
▲新的地震國家警報標準,可以讓民眾針對強震有多2至3秒的應對。(圖/中央氣象署)
地震國家警報很擾民?氣象署亮數據說明

過去氣象署曾討論降低地震國家警報標準,不過氣象署是官方機關,需提供全台民眾資訊,無法做到和民間單位一樣的「客製化服務」,因此降低地震國家警報標準可能導致「警報一直響」,有擾民的情況發生。

對此吳健富表示,雖然新增地震國家警報發布標準,但若以2022年至今的8個規模6.5以上地震來看,加入新增條件及驗算後,警報發布的次數,平均每縣市約增加1.4次, 單一縣市最多約增加4次(台北、新北),是同時兼顧地震防災實際需要及不擾民的原則的做法。

▲氣象署表示,地震國家警報標準新增,但預期不會有警報一直響的擾民負面效果。(圖/中央氣象署)
▲氣象署表示,地震國家警報標準新增,但預期不會有警報一直響的擾民負面效果。(圖/中央氣象署)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