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8月30日)開學日,是國小、國中、高中學生結束暑假、正式開學,過敏專科及兒科專科醫師王韋力表示,從8月初幼稚園率先開學後,門診的小病人明顯變多,其中又以「腸病毒」上升趨勢特別明顯,提醒家長,開學後包括「流感、腺病毒、黴漿菌、新冠肺炎、腸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等,預期都將進入一波高峰,「中秋連假開始將會是一波考驗,直到秋冬季,家長都應時刻關注孩子的身體狀況。」
王韋力指出,面對開學後的病毒威脅,若孩子已經有明顯發燒或身體不適,務必請病假休息,若感冒症狀較輕微,也應戴上口罩,家長也要叮囑孩子「多喝水,以免口乾舌燥,導致口腔粘膜保護力降低,「勤洗手」更是預防腸病毒的重要手段,畢竟暑假期間,在家中許多習慣會不同,此外,放學或從安親班回家,也建議家長幫忙更換衣物或立刻洗澡,避免頭髮、眼睛等部位殘留的病毒影響家庭。
⚠️腸病毒
衛福部疾管署表示,上週(8/18至8/24)腸病毒門急診就診共有1萬3701人次,比上升5.8%;王韋力說明,春季有明顯趨緩的腸病毒,在8月幼稚園開學後個案多了不少,並以「克沙奇A型」為流行大宗,症狀主要是發燒、喉嚨痛、吃不下,還有典型的「手足口病」,手腳口會發生潰瘍。
王韋力指出,腸病毒最好的預防還是勤洗手,無論是在上廁所前後、用餐前後,學校也要使用濃度500ppm的消毒水清潔環境,以往腸病毒在開學後都會來一波爆發,疾管署也示警,開學後需要注意學童間的密切互動,家長、老師們應盡力降低腸病毒傳播風險。
⚠️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RSV)
王韋力提及,流感以往是秋冬的病毒,但從去年秋冬一路到今年暑假,都還是有幾波案例爆發潮,開學之後又準備要施打流感疫苗,醫師擔心會再有一波確診潮,「流感和感冒最大的不同就是高燒不退,且溫度較高,合併肌肉酸痛等」,最好的預防還是打疫苗,防護力可達7至8成,公費疫苗大約10月開打,自費則是9月底。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藉由飛沫、接觸傳染,因此校園內的門把、玩具、按鈕等物品都可能沾染病毒,王韋力說明,RSV的特色是「咳的特別久」,但RSV主要對年齡更小的幼兒園學童影響較大,重症機率較高,年紀越大的孩子,症狀就會叫類似一般感冒。
⚠️黴漿菌、新冠肺炎
黴漿菌又稱「會走路的肺炎」,形容患者不會意識到自己生病,王韋力表示,黴漿菌在8月初幼兒園開學時,數量也有變多;高雄市立小港醫院感染內科主治醫師張科提醒,黴漿菌主要喘染途徑就是飛沫傳染,包括咳嗽、打噴嚏等都容易傳遞病毒,提醒家長,務必特別留意孩童身體狀況,若有咳嗽情況除了就醫外,外出或上課也要替孩子戴上口罩。
新冠肺炎部分,王韋力指出,今年臨床的觀察來看,「新冠在小朋友的表現比較多輕症,甚至比流感還輕,大人反而比較嚴重」,推測是新冠已經變成類似感冒的病毒,小朋友平時較常有感冒狀況,身體反而更能及時對「比較弱的病毒」做出應對;不過疾管署仍提醒,新冠目前仍處於流行期,且重症及死亡病例數不少,還是要留意重症風險。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腸病毒
衛福部疾管署表示,上週(8/18至8/24)腸病毒門急診就診共有1萬3701人次,比上升5.8%;王韋力說明,春季有明顯趨緩的腸病毒,在8月幼稚園開學後個案多了不少,並以「克沙奇A型」為流行大宗,症狀主要是發燒、喉嚨痛、吃不下,還有典型的「手足口病」,手腳口會發生潰瘍。
王韋力指出,腸病毒最好的預防還是勤洗手,無論是在上廁所前後、用餐前後,學校也要使用濃度500ppm的消毒水清潔環境,以往腸病毒在開學後都會來一波爆發,疾管署也示警,開學後需要注意學童間的密切互動,家長、老師們應盡力降低腸病毒傳播風險。
⚠️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RSV)
王韋力提及,流感以往是秋冬的病毒,但從去年秋冬一路到今年暑假,都還是有幾波案例爆發潮,開學之後又準備要施打流感疫苗,醫師擔心會再有一波確診潮,「流感和感冒最大的不同就是高燒不退,且溫度較高,合併肌肉酸痛等」,最好的預防還是打疫苗,防護力可達7至8成,公費疫苗大約10月開打,自費則是9月底。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藉由飛沫、接觸傳染,因此校園內的門把、玩具、按鈕等物品都可能沾染病毒,王韋力說明,RSV的特色是「咳的特別久」,但RSV主要對年齡更小的幼兒園學童影響較大,重症機率較高,年紀越大的孩子,症狀就會叫類似一般感冒。
⚠️黴漿菌、新冠肺炎
黴漿菌又稱「會走路的肺炎」,形容患者不會意識到自己生病,王韋力表示,黴漿菌在8月初幼兒園開學時,數量也有變多;高雄市立小港醫院感染內科主治醫師張科提醒,黴漿菌主要喘染途徑就是飛沫傳染,包括咳嗽、打噴嚏等都容易傳遞病毒,提醒家長,務必特別留意孩童身體狀況,若有咳嗽情況除了就醫外,外出或上課也要替孩子戴上口罩。
新冠肺炎部分,王韋力指出,今年臨床的觀察來看,「新冠在小朋友的表現比較多輕症,甚至比流感還輕,大人反而比較嚴重」,推測是新冠已經變成類似感冒的病毒,小朋友平時較常有感冒狀況,身體反而更能及時對「比較弱的病毒」做出應對;不過疾管署仍提醒,新冠目前仍處於流行期,且重症及死亡病例數不少,還是要留意重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