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以來地震99%都是1樓先倒?結構技師揭關鍵 「這3類」建築最穩

家庭消費中心/綜合報導

▲強震發生後,99%建築倒塌位置都是在1樓。圖為403花蓮地震倒塌的天王星大樓。(圖/NOWnews資料照)
▲強震發生後,99%建築倒塌位置都是在1樓。圖為403花蓮地震倒塌的天王星大樓。(圖/NOWnews資料照)
台灣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成為國人日常,而從921大地震、台南維冠金龍大樓倒塌到花蓮雲門翠堤大樓嚴重傾斜,可以明顯發現到,許多是不規則形狀的建築結構系統,以及施工品質不良所造成,但是共同的是99%建築倒塌位置都是在1樓,建築安全履歷協會創會理事長戴雲發分析,主要是台灣有很多軟腳建築。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什麼是軟腳建築?有結構技師指出底層軟弱大樓的4大常見特徵,包括一樓挑高高度很高、底層用途為大型商場、底層為大型開放空間,幾乎沒有牆、某一樓層的牆面比其他樓層明顯少很多。

台灣難以脫離地震宿命,戴雲發指出,地震搖晃時,正常的結構行為是整棟建築梁柱一起搖晃,但因目前的建築大樓1樓為求美觀,採挑高設計,牆面少,大多僅能仰賴梁柱支撐,而樓上為標準樓層,梁柱兩側都有硬梆梆的牆面支撐,反而變成建築上方如同一體成型的剛性結構在搖,轉折點造成在1樓柱等同單兵和上部一體成型的結構相比較對抗的情況下,當然容易撐不住,易形成軟腳效應,造成建築安全上的風險及不確定性。

▲戴雲發觀察921大地震倒塌的建築後發現,有高達99%的建築都有1樓軟腳現象。(圖/戴雲發提供)
▲戴雲發觀察921大地震倒塌的建築後發現,有高達99%的建築都有1樓軟腳現象。(圖/戴雲發提供)
要如何避免軟腳建築,戴雲發建議,在柱內增設柱鋼筋及圓形箍筋,增強垂直的承重能力及有效強化韌性,並建議採用系統化鋼筋,在工廠直接將鋼筋用機器彎折成想要的形狀,代替傳統的柱箍與繫筋交錯的複雜綁紮方式,簡化施工提高安全性及抗震韌性外,還能提高品質。

另外一種,則是不好的結構系統,在地震倒塌的建築當中,有許多不規則形狀的建築,有的甚至彷彿毛毛蟲般歪七扭八,好的結構系統是要四平八穩的長型或方形建築,且東西、南北向皆是對稱,也盡量不要太長,不要歪歪扭扭。

若是大L、大T、大U等不規則形狀建築,建築都串連在一起,地震來時,就像是小孩在玩手拉手,一個人不動,將另一個人往外甩,就會產生額外的扭轉及互相拉扯的力量,十分強勁,建物將承受更大的破壞力,建議選擇各棟獨立且對稱的建築較佳。

很多人認為低矮建築不會倒塌,其實並不然,戴雲發指出,921大地震其實也有很多低矮建築倒塌,只是媒體很少報導,民眾並不知道,早期的公寓整排一起蓋,大多3~4層樓高,每戶面寬約4.5米,鋼筋互相連通,這種結構就相對較安全;但是若店面式建築個別分次興建時,因與鄰近房屋為共同牆壁,一般早期業界大多未再興建牆壁及柱,只是緊緊將鋼筋與舊牆面鋼筋勾在一起,自己幾乎沒有完整有效的抗震結構,反而十分危險。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