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爆腎炎產後洗腎!父捐腎助女重生 名醫勸換腎人惜福

家庭消費中心/綜合報導

▲29歲女性患者在懷孕期間發生嚴重的腎絲球腎炎,產後開始洗腎,所幸與父親配對成功,得以進行腎臟移植。(示意圖/取自Unsplash)
▲29歲女性患者在懷孕期間發生嚴重的腎絲球腎炎,產後開始洗腎,所幸與父親配對成功,得以進行腎臟移植。(示意圖/取自Unsplash)
29歲的小君(化名)懷孕期間發生嚴重的腎絲球腎炎,腎功能完全喪失,產後開始洗腎,所幸與父親配對成功,得以進行腎臟移植,至今超過20年,當年的孩子已進入大學,她本人目前也僅有輕微的高血壓;醫師說,台灣換腎10存活率是洗腎的3倍以上,但若有機會換腎,仍須加強心血管照護,才能降低原本腎臟病帶來的心血管風險。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吳麥斯說,腎臟移植是末期腎病患者最佳治療方式,尤其愈年輕的病人,接受移植、長期存活的好處也愈大。

台灣移植醫學學會秘書長李志元則說,台大醫院換腎病人的10年存活率高達87%以上,而根據健保署公布的統計,國內腎臟移植10年存活率平均約79%,高於洗腎患者的22.9%,相差超過3倍,這要歸功於台灣移植手術有跨領域、跨科別的完整照護。

不過,根據最新腎病年報,國內需要進行血液透析者高達8.8萬人,但可移植比率在2020年僅4.5%,代表每百名移植等待的患者,僅5人左右可進行腎臟移植 ,顯示台灣在器官捐贈的推廣上仍有努力空間,而獲贈者更應珍惜自己的福氣,加倍注意心血管健康。

吳麥斯表示,在腎臟移植後,原先因為腎病變影響而造成的心血管疾病,仍然是移植患者的殺手,為改善移植病人的心血管疾病發生率,避免心血管風險因子是必要的治療策略。

此外,李志元說,移植後長期存活的患者隨著生命延長,糖尿病的發生趨勢也比同齡來得高,該如何通盤考量心血管疾病整體照護方式,是臨床醫師下一個課題。

台灣腎臟醫學會腎臟移植推展委員會主委陳呈旭說,末期腎病會造成體內的鈣磷代謝異常,並導致血管鈣化,而腎功能衰竭又會形成水分滯留,加重心臟負擔,因此移植後腎功能雖獲改善,但曾受末期腎臟病影響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仍未解除,更應加強自身健康管理,並定期進行心臟檢查,才能控制原有腎臟病衍生的心血管風險。


關鍵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