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第一座位於歐洲的晶圓廠20日在德國東部德勒斯登「薩克森矽谷」舉行動土典禮,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以及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都到場,蕭茲更表示這對德國來說有重大意義。然而,德國一直以來在外交關係上,始終與台灣保持距離,避免刺激中國,法國智庫的亞洲領域學者認為,「台灣人可能希望這盡可能政治化,而德國人將盡力避免誤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Politico》報導,這座價值值數十億歐元的晶圓廠破土動工,是歐洲加強與這一亞洲島國在關鍵技術方面聯繫的重要時刻,德國的汽車工業將受惠於此晶片廠的建造。

報導提到,觀察家警告,德國與台灣在生產關鍵技術方面的合作,很可能引發德國最大貿易夥伴「中國」的擔憂。過去幾年,德國對中國外交一直像在走鋼絲,德國擔心自己的利益因為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受到傷害,因此保持著不討好台灣的想法,避免刺激到中國。

法國智庫蒙田研究所(Institut Montaigne)亞洲項目主任杜懋之(Mathieu Duchâtel)認為,「德國確實盡最大努力保持這項投資盡可能的商業化,而非政治化」;他還提到,「台灣人希望這盡可能政治化,而德國人將盡力避免誤解。」

德國柏林智庫墨卡託中國中心(Merics)高級分析師赫麥迪(Antonia Hmaidi)也指出,德國政府「相當成功」的將台積電的投資定位為經濟投資,而非政治投資。

報導提到,在投資之前,其實地緣政治從未遠離。先前德國薩克森邦官員今年1月曾經訪台,去年3月,德國教育部長史塔克-瓦特辛格(Bettina Stark-Watzinger)也曾訪問台灣,這是25年來首度有部長級官員訪台。

與此同時,台積電和薩克森和德勒斯登工業大學也進行產學合作,將有學生會前往台灣進行實習,因半導體產業最容易遇上瓶頸的就是人才庫,德國薩克森邦(Saxony)先前也在台北成立辦公室,在微電子研究和人才培育深化與台灣的合作關係,過去德國與台灣在技能和教育方面的合作相對低調,薩克森邦學術部長根可夫(Sebastian Gemkow)認為,德國與台灣在文化、旅遊、語言培訓和更廣泛的「經濟」等領域,也還有更多努力的空間。

台積電預計將在德國廠提供約2,000個職缺。並與當地晶片公司聯手,這間晶圓廠將是一家合資企業,台積電持股70%,三個歐洲合作夥伴德國英飛凌、博世和荷蘭恩智浦持股30%。馮德萊恩週二表示,德國在該計畫獲得了50億歐元的補貼,並獲得了歐盟層級的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