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3個月內掉10% 小心「發炎性腸道疾病」!日本前首相也受害

家庭消費中心/綜合報導

▲民眾若是腹瀉、血便逾3個月,或體重在3個月內下降超過1成,應檢查是否為發炎性腸道疾病,例如潰瘍性結腸。(示意圖/取自photo AC)
▲民眾若是腹瀉、血便逾3個月,或體重在3個月內下降超過1成,應檢查是否為發炎性腸道疾病,例如潰瘍性結腸。(示意圖/取自photo AC)
許多人都曾血便,也可能聯想到痔瘡或大腸癌,不過醫師提醒,某些發炎性腸道疾病如潰瘍性結腸等,也會有類似的症狀,若未接受適當治療,病情恐難改善,所幸如今已有特定的生物製劑與小分子藥物可產生顯著療效,民眾如腹瀉、血便逾3個月,或體重在3個月內下降超過1成,應儘速至大醫院檢查是否此症作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潰瘍性結腸炎並非常見疾病,不過遭槍擊不幸身亡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生前便飽受相關症狀困擾,甚至為此辭職,也使此症被更多人認識。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黃彥鈞說,發炎性腸道疾病可分為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症2種類型,差別在於腸道的侵犯部位不同,前者會侵犯大腸及比較表淺的黏膜層,後者則可能跳躍式侵犯整個消化道,從口腔到直腸都有可能受到侵犯,且發炎病灶多半會侵犯整層腸壁,常伴隨腸道狹窄、阻塞、穿孔與瘻管等各種併發症。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街頭演說中遭槍擊。(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生前曾飽受潰瘍性結腸炎困擾,甚至為此辭職。(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黃彥鈞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症狀包括腹痛、腹瀉、 血便、體重減輕及發燒等,不過每人症狀都不太一樣,而且初期症狀很容易與其他腸胃疾病混淆,若發現持續腹瀉或排便帶血達3個月以上,或沒有刻意減重,但體重在3個月內明顯下降1成左右,甚至合併皮膚紅疹、關節痛、口腔潰瘍等症狀,便有可能是發炎性腸道疾病,應儘速諮詢專科醫師。 

針對治療,黃彥鈞說,發炎性腸道疾病的首要治療目標是緩解病人的急性發炎,傳統治療藥物包含抗發炎藥物5-ASA、類固醇或免疫調節藥物,不過現今已研發出多種生物製劑與小分子藥物,對於中至重度發炎患者的療效,比起傳統治療更為顯著,常見種類如下: 

■腫瘤壞死因子(TNF)抑制劑:包括golimumab、 adalimumab、infliximab,可與刺激發炎的細胞激素TNF結合,且阻斷下游反應,達到降低發炎的效果。 

■淋巴球遷徙阻斷劑:例如vedolizumab,可針對淋巴球上的α4β7整合蛋白,阻擋其與腸胃道內皮細胞黏合分子MAdCAM-1產生交互作用,進而阻止淋巴球移動至腸胃黏膜,並抑制腸胃道發炎。 

■介白素12/23抑制劑:例如ustekinumab,可以抑制介白素12及23在腸道造成發炎反 應。 

■Janus激酶(JAK)抑制劑:為化學合成的小 分子藥物,可藉由抑制JAK分子調控的訊息傳遞路徑,達到抑制腸道發炎的效果。 

黃彥鈞表示,當發炎獲控制,多數病友有機會回復正常生活,但仍應規律服藥、定期門診,必要時仍需進行內視鏡檢查,並應避免使用活菌疫苗、戒菸,同時注意均衡飲食,盡量避免生食、油炸、高脂食物。 

關鍵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