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5)日清晨,首支挑戰五公里的固態燃料(RNX)火箭Polaris將進行試射,除了火箭之外,有著更讓人驚訝的部分,即是實驗室的31位學生成員並非碩博士,而是全來自大學部。本次的任務分工,由1至3年級學生負責箭身,及航電的設計、執行;較為專業的系統設計與整合部分,則交由3年級規劃、2年級生執行;1年級新生跟著學長學姐見習邊做邊學,從無到有,打造這支火箭。
研發團隊——淡江大學航空太空學系「太空科技實驗室」48 位師生已進駐屏東旭海的國科會「短期科研探空火箭發射場域」,原定今(4)日上午6時執行國家太空中心(TASA)委託的探空火箭Polaris發射任務,但因電板問題,延後至明日同時段進行試射。
團隊由國內少數具有太空力學以及衛星軌道專長的教授蕭富元領軍,計畫主持人教授王怡仁、複合材料與天線設計專長的教授洪健君、太空輻射專長教授的汪愷悌等航太系教師們從旁指導。
任務籌備將近1年,隊長航太系三年級袁日揚與夥伴們,2日在淡水校園內進行第一次預演,組裝每個零件,並詳細盯緊流程細節。他表示,這次的箭身雖然是基於前次「Jessie」,但在箭身工藝部分做了調整,採用更薄、更輕,強度也更高不易斷裂的材質,讓火箭可達更高射程。「因此要重新測試、跑模擬,挑戰很大。」同時在航電的設計上,團隊也汲取上次的經驗,希望做到最好。尤其加入地面端的視覺化設計,將訊號回傳地面,不僅可即時觀察、紀錄,還能回傳火箭升空的姿態細節。
實驗室中8位女生之一的一年級謝心蘋,從入學起就加入實驗室,懷抱對太空的夢想。在面試的時候被師長問到學習動機,她「想來『跑模擬』。」(意即在軟體上試飛火箭)的回答,令學長姐印象深刻。她表示,一年以來除了上課就是跑實驗室,「雖然很累,但學到很多,相信自己的選擇是對的。」
淡江大學太空科技實驗室自2017成立已來,自去年起已連續發射2支探空火箭,為國內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成功將固態燃料(RNX)火箭送上近5公里高空的單位。
淡江大學校工學院長李宗翰表示,學生口中的淡江火箭隊,教授們提供學生在專業知識以外,加入創新與思考的設計,所以這麼吸引年輕學子指名航太系就讀。何況,還有校友企業家力挺,這些校友企業的支持不僅限於資金層面,他們還通過提供實習機會等多種方式,全方位助力本校教育和研究。他們期待通過產學合作,為學生們搭建一座通往產業界的橋樑,培養出更多具備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人才。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團隊由國內少數具有太空力學以及衛星軌道專長的教授蕭富元領軍,計畫主持人教授王怡仁、複合材料與天線設計專長的教授洪健君、太空輻射專長教授的汪愷悌等航太系教師們從旁指導。
任務籌備將近1年,隊長航太系三年級袁日揚與夥伴們,2日在淡水校園內進行第一次預演,組裝每個零件,並詳細盯緊流程細節。他表示,這次的箭身雖然是基於前次「Jessie」,但在箭身工藝部分做了調整,採用更薄、更輕,強度也更高不易斷裂的材質,讓火箭可達更高射程。「因此要重新測試、跑模擬,挑戰很大。」同時在航電的設計上,團隊也汲取上次的經驗,希望做到最好。尤其加入地面端的視覺化設計,將訊號回傳地面,不僅可即時觀察、紀錄,還能回傳火箭升空的姿態細節。
實驗室中8位女生之一的一年級謝心蘋,從入學起就加入實驗室,懷抱對太空的夢想。在面試的時候被師長問到學習動機,她「想來『跑模擬』。」(意即在軟體上試飛火箭)的回答,令學長姐印象深刻。她表示,一年以來除了上課就是跑實驗室,「雖然很累,但學到很多,相信自己的選擇是對的。」
淡江大學太空科技實驗室自2017成立已來,自去年起已連續發射2支探空火箭,為國內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成功將固態燃料(RNX)火箭送上近5公里高空的單位。
淡江大學校工學院長李宗翰表示,學生口中的淡江火箭隊,教授們提供學生在專業知識以外,加入創新與思考的設計,所以這麼吸引年輕學子指名航太系就讀。何況,還有校友企業家力挺,這些校友企業的支持不僅限於資金層面,他們還通過提供實習機會等多種方式,全方位助力本校教育和研究。他們期待通過產學合作,為學生們搭建一座通往產業界的橋樑,培養出更多具備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