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長高虹安因涉嫌詐領助理費案,台北地方法院依貪污治罪條例判高虹安七年四個月徒刑,內政部隨即也將高虹安新竹市長停職,市長職務暫由副市長邱臣遠代理 ; 高虹安的被判刑確實引發政壇不小的騷動,特別是針對民眾黨來說,高好不容易才為民眾黨插旗黨主席柯文哲的故鄉新竹市,本可作為柯文哲再起的灘頭堡,但高停職後,現今變數根本不是柯P與民眾黨所能掌握,畢竟若今年年底12月25日前三審定讞,高確定有罪,未任滿兩年,依法便要啟動改選,若三審明年才定讞,超過任期兩年,則由中央指派市長直至2026年改選。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也由於局勢過於複雜、變數太多,首當其衝的民眾黨,日內似乎也傳出了立委黃國昌可能選新竹市、民眾黨甚至打算設立副主席等訊息,除了顯示民眾黨已產生嚴重焦慮外,對2026年的地方首長選舉甚至也有一定程度的舉旗不定 ; 畢竟立委黃國昌本來是劍指新北市,但國民黨仍打算堅守新北,就算黨內現有幾股力量較勁,國民黨也不可能拱手讓給民眾黨與黃國昌,而現今傳出柯文哲似乎想要黃國昌選新竹市的風聲,姑且不論訊息真實與否,這確實可能為藍白創造新北市、新竹市「雙『新』連動」的可能性。

從戰略上來說,「雙『新』連動」,消極可避免藍白在新北市互相扯票而讓綠軍候選人當選,從積極面來說,更可讓藍白分別守住新北市與新竹市的基本盤面 ; 以前者來說,就算現今傳聞的藍軍人選李四川雖具一定實力,但其對選舉攻防不熟稔、政治魅力亦有局限性,況且新北市現任副市長劉和然參選企圖心也強,只要網路聲量極高的民眾黨立委黃國昌執意參選新北,國民黨內兄弟鬩牆,或國、眾兩黨無法協調一位人選的話,只要綠營是一人上陣,勢必輕騎過關。

基於此,民眾黨傳出黃國昌選新竹市的訊息只要屬實,策略脈絡其實不難理解,第一,用撤軍新北市凸顯與藍軍合作的誠意,第二,白軍先退一步,藍軍焉有不回敬之理?特別就新竹市來說,高虹安執政一年多當然也有一定基礎,加上新竹市又是柯P故鄉,藍軍要搶攻未必容易,遑論柯P自己也是活棋,只要他投到六都選戰中,就算未必能選上,也有足夠「破壞力」將藍軍人選扯下來,藍軍當然會算到此節,是以藉新竹市禮讓民眾黨來控制白軍可能「遍地開花」提名人選的破壞力,當然是理性選項。第三,倘此戰略成局,由黃國昌選新竹市,而保住民眾黨唯一縣市長席次,好歹士氣不會潰散,也能為柯P進逐2028保住一絲元氣 ; 更甚者,國民黨若能藉此守住新北市這全國最大票倉,徐圖後進2028也未必是不可能的任務,確實合則兩利。

但藍白「雙『新』連動」仍有一定的限制與風險。首先,是司法究竟何時才三審定讞的變數,若高虹安案拖到年底、甚至明年才三審定讞有罪,由於超過任期兩年,依法是由中央委派市長進行市政治理,這時民進黨勢必派任「自己人」來掌握市政及資源,不論是前市長林智堅回鍋,或是2022年敗選桃園市長後聲量反而更形拉高的前立委鄭運鵬,或其他具知名度的黨內中壯派,只要一佔據此戰略要地,國民黨或民眾黨要在2026年的選舉中突圍勝出,即便是藍白合推黃國昌,或都懸念滿滿。

其次,藍白要在新竹市合作,可能還有「林耕仁變數」,畢竟2022年選舉,林耕仁由於政治魅力不足,在三足鼎立的選情中較無力鞏固藍軍基本盤,並在藍白似有若無的合作過程中,「棄林保高」發酵,林耕仁敗北 ; 然而林耕仁在後期反攻過程中則踢爆高虹安涉嫌詐領助理費,讓高陷入選情困局,而高現今一審遭判刑,林耕仁則在臉書上指出「天道輪迴、舉頭三尺、尊重司法、嚴謹判決」等十六個字,也有評論認為「還了林耕仁一個公道」。是以,若新竹市長真要補選或是2026年改選,林耕仁會否重出江湖?國民黨會否考量這個變數?都在未定之天,若國民黨不考慮此,在補選或改選時在新竹市進行藍白合,推黃國昌角逐,先姑且不論黃國昌的仇恨值太高,藍軍內部是否會接受,基層挺林耕仁的力量若是出走,都是國民黨難以承受的重。

再者,民眾黨及黃國昌的態度也是能否「雙新連動」的關鍵。畢竟網路聲量現今已超越柯文哲的黃國昌一直劍指新北市長,政治能量不斷攀升,甚至在立法院中也是聲量最高的立委,以他的政治企圖心又豈會只以參選新竹市長為滿足,是以日前傳出柯文哲似乎希望黃去選新竹市長,其實大有懸念。若黃執意參選新北,柯又真希望黃能馳援新竹,雙方勢必引發茶壺內風暴,倘白軍不撤新北,那國民黨勢必攻堅新竹,因為藍軍絕對不甘於在藍白合作的情況下,讓民眾黨拿下新北市,而自己吞較小的新竹市,這當然會使「雙新連動」直接破局。

總之,高虹安一審被判刑,吹皺了一池春水,各政黨得提前開始佈局,在民進黨現今主導性拉高的情況下,綠軍當然老神在在且能以逸待勞,但受制於不利情勢,只能被動因應的藍白兩黨,一子落錯,可能就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了。是以,「雙『新』連動」能否成局,或許只在一念之間。


●作者:鈕則勳/中國文化大學廣告系專任教授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 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