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會喘「只能坐著睡」!竟是心臟衰竭 醫教護心妙方:量體重有效

家庭消費中心/綜合報導

▲一名患者半夜躺著會喘,後來甚至坐著才能睡,並出現下肢水腫,就醫檢查發現已心臟衰竭。(圖/取自Unsplash)
▲一名患者半夜躺著會喘,後來甚至坐著才能睡,並出現下肢水腫,就醫檢查發現已心臟衰竭。(圖/取自Unsplash)
今年65歲的洪太太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原本身體硬朗,最近晚上卻睡不好,半夜會覺得喘,甚至醒過來咳嗽,以為只是感冒 ,後來竟然要坐著才能入眠,體重也開始增加,並出現下肢水腫,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已心臟衰竭。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李浩維說,心臟的功能像幫浦,將血液打出,透過血管輸送給全身器官。當心臟收縮或舒張功能出問題時,便無法打出足夠的血量供給全身,過多滯留的體液也可能進一步往上游鬱積,進而造成肺部積水。

李浩維指出,臨床會以左心室射出率評估心臟收縮功能,正常值大於60% ,若小於40%,便屬左心室低收縮分率心衰竭;此外,心臟收縮後也需要透過舒張使心房儲存的血液流入心室,經填充後的心室才有足夠的血液打出去,因此即使心臟收縮功能正常,若舒張嚴重異常,則屬舒張性心衰竭。

根據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統計,心衰竭盛行率約介於1~3%,推估台灣約有70萬名患者,但衛福部2020年資料顯示,心衰竭病人就醫僅24萬人,代表恐有潛在46萬人未確診。

▲心臟、心肌梗塞。(示意圖/取自Unsplash)
▲衛福部2020年資料顯示,心衰竭病人就醫僅24萬人,恐有潛在46萬人未確診。(示意圖/取自Unsplash)
李浩維表示,心衰竭1年內死亡率約20~30%,5年內死亡率更高達45~60%,風險不容忽視,建議已確診或高風險族群注意以下生活起居照護重點,對健康更有保障: 

◼️限制水分攝取:過多的水分會增加心臟負擔,應按照醫師建議控制在每天約1500-2000c.c.以內。 

◼️限制鹽分攝取:鹽分會造成體內水分滯留, 應避免攝取高鹽食物,每日攝取量應控制在5公克以下。

◼️監測體重:量體重是監測身體水分最簡單的方法,如體重在短期內明顯上升且出現心衰竭症狀,有可能是急性心衰竭,應盡速就醫。 

◼️控制三高:將血壓、血糖和血脂控制在目標範圍內,有助於防止心衰竭惡化。 

◼️戒菸、避免二手菸:抽菸會導致血管收縮,長期暴露將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進而使心臟功能減退。 

◼️漸進式運動計畫:適度運動有助改善心臟功能,但應與醫師討論並循序漸進。 

◼️規則服藥、門診追蹤:收縮型心衰竭病須服用不少藥物,不過要維持良好服藥依從性並不容易,且調藥過程中可能有血壓過低、心跳過慢等現象,因此必須長期穩定在門診追蹤。  

關鍵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