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零日攻擊》預告片引發熱議,而這部影集劇情,美國的智庫早就「預告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5月中,華府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和軍事戰略研究「華盛頓戰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公布一份百頁報告,從中國當局的行為模式,進行兵棋推演。

報告中指出,中共實施「不靠作戰統治台灣」的戰略。用對台灣社會「破壞與動盪」、「破壞美台關係」、「提升軍事威脅」、「建立實質控制」,等組合配套手段,不必戰爭,就全面佔領控制台灣。

而《零日攻擊》把這份報告,具體的可能性,真實地演出了。據《美國之音》網站報導:

該片刻畫中國對台封鎖後,台灣社媒充斥各種假訊息,如「金門棄守,解放軍成功佔據」、「台灣總統已搭乘私人飛機逃亡」、還有網紅直播主唱衰台灣,呼籲台灣人支持與中國簽訂和平協議等行徑。

隨著「第零日」逼近,片中的台灣社會越加動盪不安,金融市場崩潰、各國啟動撤僑、長期被滲透的黑道則接獲指示對內製造動亂。中國更駭入台灣的電視台,發布影片要台灣人向解放軍舉手投降,並鼓勵舉發「台獨分子」。……

《零日攻擊》把美國智庫的「兵棋推演」,用撼人逼真的電影方式演出來。令觀眾毛孔悚然,台灣現在散漫和平日子,原來危在旦夕。身邊埋伏了那麼多,「第五縱隊」敵對分子,

人民內部看不到、看不清的「敵人」,隨時可能與中共裡應外合,摧毀我們的民主自由,「這可怎麼辦」?

這部電影的投資人,和發想創作團隊,要的就是台灣人,看過這部電影後可以「覺醒」。面對台海危機,最重要的是,「台灣人民的認知與準備」。

時刻對「認知戰」,釋放出的資訊要有提防。也要留意社會和身邊,是否出現「第五縱隊」鬼魅身影。

人在生理上是脆弱的,不像鳥會天上飛,魚會水中游,也沒有走獸的兇猛。但在心理上是發達,有超出萬物的「恐懼反應」能力。

「恐懼反應」源於動物對危險的感知,導致對抗或逃避,也稱戰鬥或逃跑反應。

而且,人是地球上的萬物之靈,最聰明的生物。所以懂得拍一部電影,激發集體「恐懼反應」,來求生和保衛自己

看了《零日攻擊》之後,不少人的「恐懼反應」,選擇與「無形認知戰」&「無影第五縱隊」,勇敢地(也不得不)對抗、戰鬥,因為在一個島上,無處可逃。

選擇對抗和戰鬥人們,更加團結支持和凝聚在「抗中」政黨的號召之下。由恐懼轉換而來的戰鬥力,激發了「殺敵」的憤怒和仇恨。

眼睛過勞佈滿血絲,日夜檢索揭發,網路上一切「認知戰」的痕跡。從一些人的發文和留言中,有時可以意外「抓到」,潛伏的「第五縱隊」分子。

結果,3分1以上的名嘴,從他們現在的言論,就可以被合理的推定,掛「保證」的嫌疑分子。到了戰時,他們一定會馬上現出原形,「呼籲台灣人支持與中國簽訂和平協議」。成為賣台、投敵者。

「第五縱隊」的問題,常令人身心俱疲,有些問題還無法科學界定。幾十萬來自特殊地區配偶,都要列冊防範?

還是只有那幾十個中央?或幾百個地方民代?需要去嚴盯監控。黑道到底是本省掛,還是外省掛,是「第五縱隊」的可能性大一些?

宮廟到底以供奉的神佛類別來區分?還是雖拜同一神明,但要看有沒有熱衷與對岸交流,來比較和判定有「被同路人」的可能?

集體「恐懼反應」會夾雜著憤怒和仇恨。當有人說,「確實有認知戰,但完全失敗了」,「要不然民進黨怎麼可能前後3次,又連3任執政」?「黑道為中國好聲音打架,都被一網打盡」;「頂多潑油漆,欺負一些港獨女星,騷擾銅鑼灣書店的老板」。

馬上得到反擊:「這就是麻痺台灣人『認知戰』,我們才不傻」。

在人類和其他動物中,恐懼由認知和學習等過程調節,恐懼可被判斷為理性,或適當和非理性或不適當。非理性的恐懼被稱為「恐懼症」。但是很難判斷,什麼是「理性」和「非理性」。

在恐懼的極端情況下,可能會導致人身心狀態僵化或癱瘓,也就是身心失常。

還有,「恨」會在恐懼蔓延時,猶然而生。人們開始猜疑、想象,每一個身邊的人,都可能是潛伏的「敵人」。

當恐懼蔓延時,「敵人」越來越多,人與人的「仇恨」,也越來越濃厚。而「仇恨」,往往是最有效率的政治動員。每一「公克」的仇恨,都代表著一定數量的選票。


●作者:韋安/資深媒體人、高端策略顧問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 : 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