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決定退選,儘管在其正式新聞稿上沒有直接點名賀錦麗接班,但目前的消息就是拜登屬意賀錦麗接班,但其實也不是賀錦麗接班就拜登說了算,還是要看8月19日起一連四天在芝加哥舉行的民主黨黨代表大會上的4,698張黨代表的意向才行。每一位黨代表代表一張票,所以投票結果才會以黨代表票的形式來呈現。在所有黨代表票中,目前決定要給拜登的票已經有3,900位,這些人在黨代表大會上可能因為對於拜登的忠誠,而轉將這些拜登票依照拜登的意向投給賀錦麗,讓賀錦麗獲得過半選票當選(至少2,349張票),但他們也能選擇不這麼做。
俄亥俄州程序上可能來不及
這裡有一個程序上的插曲,就是俄亥俄州要求在11月5日舉辦的總統大選前90天,民主、共和兩黨都要認證並送出自己的候選人,否則大選日俄亥俄州無法放上這個候選人姓名。而共和黨的黨代表大會(7/14-7/18)已經提名川普與范斯,所以滿足在8月7日的期限內沒有問題。但民主黨黨代表大會在這個期限後的8月19日才舉辦,換言之,俄亥俄州選民將無法有拜登這個選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民主黨才要先以黨代表大會前的「虛擬投票」(The virtual vote)來認證拜登並通知俄亥俄州,因為本來就會是他。但現在拜登退選,接任人選也不見得穩穩是賀錦麗,所以新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名字可能會來不及送,最後民主黨會因此拿不到俄亥俄州17張選舉人票,除非俄亥俄州願意接受開方便門接受臨時認證,過去也有過前例。
協商式大會與爭議大會
現在換拜的民主黨代表大會可能會經歷兩種型態,第一種是協商式大會(broker convention),指總統提名大會在第一次投票中未能提名候選人,因為沒有候選人獲得過半票數。又如果沒有人在第一次投票中獲得過半票數,大會將開始一連串由各州政治菁英所領導的複雜談判。這些精英可以是州長、參議員或者主要城市市長,然後藉由控制或說服其他代表來產生最後擁有過半票數的候選人。1952年在民主黨和共和黨都出現過協商式大會,當時分別提名了史蒂文森和艾森豪),兩個黨的兩位候選人都未能在第一次投票中獲得過半票數。
第二種稱為爭議大會(contested convention),在當代更為常見,指的是某一候選人表現良好,但不足以保證在第一次投票中獲勝;另一候選人試圖在第一次投票之前說服足夠多的其他代表放棄支持領先者,轉而支持他或她。例子包括1976年共和黨大會上雷根與福特的爭議;1980年民主黨大會上參議員甘迺迪與卡特的爭議;以及2016年共和黨大會上反川的克魯茲(Ted Cruz)和川普的爭議。這三例最終獲勝者分別是福特、卡特和川普。
民主黨可能的應對
名嘴卡維爾(James Carville)建議民主黨在一個月後的黨代表大會舉行前先趕快辦臨時的小型初選(The mini-primary process),其具體過程尚不清楚,但可能涉及拜登替代者希望透過一連串城鎮會議(townhall meeting)、公眾論壇、演講、辯論和其他活動來進行競選宣傳,讓選民和黨代表熟悉潛在的新提名人。不然就是民主黨黨中央讓情勢自由發揮,也就是讓8月19日的黨代表大會變成開放大會(open primary),讓原本拜登的黨代表在大會上自由投票給他們喜歡的人,這樣的作法就是期待拜登所指定的賀錦麗能夠順利承接拜的票,但就像前面所說,拜登的支持者也可以不投票給賀。這時就可能演變為協商式大會或者爭議大會,如果賀錦麗無法孚眾望,那麼協商或者爭議大會就即將展開,也將是民主黨自1968年以來的再度發生總統候選人難產的情況。
誰是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可能對手?
除了賀錦麗之外,被提及可能成為換拜選項人物包括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密西根州州長惠特默(Gretchen Whitmer)、伊利諾伊州州長普利茨克(J.B. Pritzker)、肯塔基州州長貝希爾(Andy Beshear)和科羅拉多州州長波利斯(Jared Polis)。惠特默雖然之前吐槽過拜登無法贏下密州,但否認有代替拜登的企圖。帥哥州長紐森則說「永遠不會背棄拜登總統」。普利茨克與貝希爾則在換拜聲浪中曾對拜登提出批評。
總之,拜登退出大選並非史無前例,但是非常非常少見,少見有兩點:第一、現任總統因為年紀因素退出連任選舉很少見;第二、相對接近大選才退出也很少見。廿世紀的例子有:民主黨杜魯門在1952年與民主黨詹森在1968年都是選前退出,當時都因為不受歡迎,而被黨內幕僚逼宮,但都在各自的黨代會很久以前就已經做出決定,並有充足時間讓黨內決定下一位被提名者是誰。但這次換拜之後的善後時間非常窘迫。更重要的是,1952年的總統大選替換杜魯門上場選的史蒂文森(Adlai Stevenson II)輸掉選舉,1968年替換詹森上場選的的韓福瑞 (Hubert Humphrey)一樣也輸掉選舉。2024年這一局真的夠民主黨受的了!
●作者:邱師儀/東海政治系教授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 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裡有一個程序上的插曲,就是俄亥俄州要求在11月5日舉辦的總統大選前90天,民主、共和兩黨都要認證並送出自己的候選人,否則大選日俄亥俄州無法放上這個候選人姓名。而共和黨的黨代表大會(7/14-7/18)已經提名川普與范斯,所以滿足在8月7日的期限內沒有問題。但民主黨黨代表大會在這個期限後的8月19日才舉辦,換言之,俄亥俄州選民將無法有拜登這個選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民主黨才要先以黨代表大會前的「虛擬投票」(The virtual vote)來認證拜登並通知俄亥俄州,因為本來就會是他。但現在拜登退選,接任人選也不見得穩穩是賀錦麗,所以新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名字可能會來不及送,最後民主黨會因此拿不到俄亥俄州17張選舉人票,除非俄亥俄州願意接受開方便門接受臨時認證,過去也有過前例。
協商式大會與爭議大會
現在換拜的民主黨代表大會可能會經歷兩種型態,第一種是協商式大會(broker convention),指總統提名大會在第一次投票中未能提名候選人,因為沒有候選人獲得過半票數。又如果沒有人在第一次投票中獲得過半票數,大會將開始一連串由各州政治菁英所領導的複雜談判。這些精英可以是州長、參議員或者主要城市市長,然後藉由控制或說服其他代表來產生最後擁有過半票數的候選人。1952年在民主黨和共和黨都出現過協商式大會,當時分別提名了史蒂文森和艾森豪),兩個黨的兩位候選人都未能在第一次投票中獲得過半票數。
第二種稱為爭議大會(contested convention),在當代更為常見,指的是某一候選人表現良好,但不足以保證在第一次投票中獲勝;另一候選人試圖在第一次投票之前說服足夠多的其他代表放棄支持領先者,轉而支持他或她。例子包括1976年共和黨大會上雷根與福特的爭議;1980年民主黨大會上參議員甘迺迪與卡特的爭議;以及2016年共和黨大會上反川的克魯茲(Ted Cruz)和川普的爭議。這三例最終獲勝者分別是福特、卡特和川普。
民主黨可能的應對
名嘴卡維爾(James Carville)建議民主黨在一個月後的黨代表大會舉行前先趕快辦臨時的小型初選(The mini-primary process),其具體過程尚不清楚,但可能涉及拜登替代者希望透過一連串城鎮會議(townhall meeting)、公眾論壇、演講、辯論和其他活動來進行競選宣傳,讓選民和黨代表熟悉潛在的新提名人。不然就是民主黨黨中央讓情勢自由發揮,也就是讓8月19日的黨代表大會變成開放大會(open primary),讓原本拜登的黨代表在大會上自由投票給他們喜歡的人,這樣的作法就是期待拜登所指定的賀錦麗能夠順利承接拜的票,但就像前面所說,拜登的支持者也可以不投票給賀。這時就可能演變為協商式大會或者爭議大會,如果賀錦麗無法孚眾望,那麼協商或者爭議大會就即將展開,也將是民主黨自1968年以來的再度發生總統候選人難產的情況。
誰是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可能對手?
除了賀錦麗之外,被提及可能成為換拜選項人物包括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密西根州州長惠特默(Gretchen Whitmer)、伊利諾伊州州長普利茨克(J.B. Pritzker)、肯塔基州州長貝希爾(Andy Beshear)和科羅拉多州州長波利斯(Jared Polis)。惠特默雖然之前吐槽過拜登無法贏下密州,但否認有代替拜登的企圖。帥哥州長紐森則說「永遠不會背棄拜登總統」。普利茨克與貝希爾則在換拜聲浪中曾對拜登提出批評。
總之,拜登退出大選並非史無前例,但是非常非常少見,少見有兩點:第一、現任總統因為年紀因素退出連任選舉很少見;第二、相對接近大選才退出也很少見。廿世紀的例子有:民主黨杜魯門在1952年與民主黨詹森在1968年都是選前退出,當時都因為不受歡迎,而被黨內幕僚逼宮,但都在各自的黨代會很久以前就已經做出決定,並有充足時間讓黨內決定下一位被提名者是誰。但這次換拜之後的善後時間非常窘迫。更重要的是,1952年的總統大選替換杜魯門上場選的史蒂文森(Adlai Stevenson II)輸掉選舉,1968年替換詹森上場選的的韓福瑞 (Hubert Humphrey)一樣也輸掉選舉。2024年這一局真的夠民主黨受的了!
●作者:邱師儀/東海政治系教授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 opinion@nownews.com
更多「拜登宣布退選」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