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條命是冷氣給的!」史上首台冷氣不是給人吹 變涼是副作用

記者徐銘穗/綜合報導

▲台灣夏天體感溫度動輒飆破40˚C,沒有冷氣怎麼活?不少人感嘆「我這條命是冷氣給的!」但史上第一台冷氣,其實不是給人吹的。 (圖/記者葉盛耀攝)
▲台灣夏天體感溫度動輒飆破40˚C,沒有冷氣怎麼活?不少人感嘆「我這條命是冷氣給的!」但史上第一台冷氣,其實不是給人吹的。 (圖/記者葉盛耀攝)
全球地表溫度逐年升高,台灣夏天愈來愈熱,體感溫度動輒飆破40˚C,沒有冷氣該怎麼活?不少人因此感嘆「我這條命是冷氣給的!」但事實上,史上第一台冷氣其實不是給人吹的,它是被稱為「冷氣之父」的開利(Willis Carrier),為解決印刷廠潮濕問題而設計出,服務對象是印刷機與紙張。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際知名熱舒適與都市熱島專家、成大建築系特聘教授林子平在《跳出溫度舒適圈:從狐獴、原始人、蛋炒飯的小故事,教你少開冷氣也能活的21個消暑「涼」方》一書中分享冷氣發明史。

1902年,一間位於紐約的印刷工廠,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炎熱潮溼夏季。雜誌出版在即,卻因溼度太高使得紙張扭曲變形,油墨無法精準地印在紙上。當時年輕工程師開利(Willis Carrier)被請來解決問題。

▲「冷氣之父」開利(Willis Carrier)在1902年未解決印刷廠潮濕問題,而發明出史上第一台冷氣。圖為1915年的年輕開利。 (圖/翻攝維基百科)
▲「冷氣之父」開利(Willis Carrier)在1902年未解決印刷廠潮濕問題,而發明出史上第一台冷氣。圖為1915年的年輕開利。 (圖/翻攝維基百科)
開利發明出一套「空調系統」,也就是冷氣的前身,讓冷卻的氨水在封閉的金屬盤管上持續循環,當空氣被風扇抽入而接觸到低溫盤管時,空氣中的水分就會凝結在極低溫的盤管上,並排出室外,使空氣的溼度降低。但副作用是,會使空氣變冷。

爾後,開利開始思考用這個副作用來創造商機,把服務對象從印刷機、紙張變成了人,先向商場、劇院等處推銷這套空調系統,塑造奢侈形象。1929年後,開利再把空調從奢侈品變成「必需品」,成了如今大家夏天再也離不開的冷氣。

關鍵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