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屆三中全會於7月18日閉幕,針對會議公報,有專家認為,公報內容與政府近期出台的政策和領導層講話精神基本一致,新的措辭和提法並不多。會議重申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長期目標,這意味著未來10年平穩的經濟增長依然十分重要。
瑞銀投資銀行高級中國經濟學家張寧指出,會議閉幕當天發佈的公報較為簡短,根據此前2013年和2018年三中全會的經驗,會議報告全文《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可能會在2-3天之後發佈,該報告應會包含關於中國長期發展計畫和諸多結構性改革的更多細節。
張寧指出,會議重申了必須「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同時強調政府在「維護市場秩序」與「彌補市場失靈」方面要「放得活」又「管得住」,會議繼續重申要「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長期承諾,並特別提出要保證國企和非國企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如資本、土地、勞動力等)、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
張寧認為中國政府可能會加快推進《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進程,推動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這將有助於提振投資者信心。會議還要求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會議公告並未提及市場熱切關注的財稅和金融體制改革的具體細節,相關內容應會在會議報告全文中披露。
張寧指出,正如中國政府在過去一年反復強調的,會議將「高品質發展」作為未來十年中國發展的首要任務,特別是要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促進實體經濟和數位經濟深度融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準制度等方面。創新、教育、科技和人才是高品質增長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預計中國政府將出台全面推動高品質發展和新質生產力的框架性檔和規劃,在財政稅收、貨幣信貸和產業政策方面出台具體的支持措施,進一步提高整體研發、教育和人才培訓支出,並加大對「卡脖子」瓶頸領域的資源投入尋求更多突破和自立自強。
會議提出「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要健全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體制機制,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縮小城鄉差別,預計未來幾年戶籍和土地市場改革將取得更多進展。
除個別一線城市外,大部分大城市應會取消大部分的戶籍限制,進一步縮小戶籍人口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的差距(2023年兩者分別為48.3%和66.2%)。預計財政轉移支付和土地供應會與新型城鎮化進程更為緊密相關;土地制度改革取得更多進展,推進城鄉土地市場一體化,盤活現有土地資源(利用不同區域之間、工業與住宅用途之間等方面的調配空間)。
另一方面,會議再次強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和基本民生建設、完善收入再分配制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雖然公報並沒有提及「促進共同富裕」,但團隊認為促進社會公平和改善保障民生仍將是政府的首要政策目標之一。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應有助於釋放及提振居民對城鎮住房和消費的增量需求。
張寧表示,會議明確提出要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和歡迎外國投資者,這也有助於以開放促改革、進一步推動國內的結構性改革。深化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支持和保護外商投資,減少國內市場准入壁壘,擴大進出口貿易規模和對外投資水準,推進一帶一路機制建設等是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
鑒於未來美國加征60%關稅的風險不容小覷,團隊認為擴大對外開放對未來今年的中國經濟增長至關重要,這有助於減少未來美國可能加征關稅對中國經濟的拖累,也有助於降低美國對華科技限制的負面影響。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寧指出,會議重申了必須「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同時強調政府在「維護市場秩序」與「彌補市場失靈」方面要「放得活」又「管得住」,會議繼續重申要「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長期承諾,並特別提出要保證國企和非國企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如資本、土地、勞動力等)、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
張寧認為中國政府可能會加快推進《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進程,推動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這將有助於提振投資者信心。會議還要求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會議公告並未提及市場熱切關注的財稅和金融體制改革的具體細節,相關內容應會在會議報告全文中披露。
張寧指出,正如中國政府在過去一年反復強調的,會議將「高品質發展」作為未來十年中國發展的首要任務,特別是要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促進實體經濟和數位經濟深度融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準制度等方面。創新、教育、科技和人才是高品質增長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預計中國政府將出台全面推動高品質發展和新質生產力的框架性檔和規劃,在財政稅收、貨幣信貸和產業政策方面出台具體的支持措施,進一步提高整體研發、教育和人才培訓支出,並加大對「卡脖子」瓶頸領域的資源投入尋求更多突破和自立自強。
會議提出「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要健全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體制機制,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縮小城鄉差別,預計未來幾年戶籍和土地市場改革將取得更多進展。
除個別一線城市外,大部分大城市應會取消大部分的戶籍限制,進一步縮小戶籍人口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的差距(2023年兩者分別為48.3%和66.2%)。預計財政轉移支付和土地供應會與新型城鎮化進程更為緊密相關;土地制度改革取得更多進展,推進城鄉土地市場一體化,盤活現有土地資源(利用不同區域之間、工業與住宅用途之間等方面的調配空間)。
另一方面,會議再次強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和基本民生建設、完善收入再分配制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雖然公報並沒有提及「促進共同富裕」,但團隊認為促進社會公平和改善保障民生仍將是政府的首要政策目標之一。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應有助於釋放及提振居民對城鎮住房和消費的增量需求。
張寧表示,會議明確提出要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和歡迎外國投資者,這也有助於以開放促改革、進一步推動國內的結構性改革。深化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支持和保護外商投資,減少國內市場准入壁壘,擴大進出口貿易規模和對外投資水準,推進一帶一路機制建設等是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
鑒於未來美國加征60%關稅的風險不容小覷,團隊認為擴大對外開放對未來今年的中國經濟增長至關重要,這有助於減少未來美國可能加征關稅對中國經濟的拖累,也有助於降低美國對華科技限制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