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開幕當天,中國官媒《新華社》刊發了萬字特稿《改革家習近平》,之後卻突然在全網被下架,引發熱議,有分析認為,文章被撤不排除是因為「吹過頭了」,習近平擔心會有反效果。
根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新華社15日發出特稿《改革家習近平》,大讚習近平是繼鄧小平之後、又一位卓越的改革家,連海外輿論都稱中國新時代的改革為「習式改革」,但沒多久文章卻突然被下架,有專家分析,現在中國整體局面不好,修修補補也很難真正解決問題,這時突然來這麼一頂高帽子,可能讓習覺得是「高級黑」。
分析還指出,中國的經濟或整體社會,如同一棟老舊的危房,習近平把胡耀邦、趙紫陽奠定的中國改革開放基礎,看作是一種鞏固共產黨政權的手段,現在想要將其進一步強化加固,設法給地方政府的財政補強,用這種方法來補強地方財政的嚴重困境,有關措施其實不叫改革,而是調整;改革的本意是「重建」,但中國現在沒有任何重建,只有「修補」。實際上,這次三中全會也是場「沒有改革的改革會議」,所有新的調整措施都被包裝在「改革」的名下。
報導也引述上海復旦大學和其他機構合作的年度《中國青年網民社會心態調查報告》,數據顯示,中國青年對自己的工作和前途,焦慮感在近年快速上升,「躺平主義者」也越來越多,顯示整個中國社會的失望感、焦慮感極為嚴重,經濟制度和社會結構已經到了必須「重建」的階段,但習近平是不可能重建的,因為重建涉及對他本人的追責,會讓他變成華國鋒翻版。
獨立時評人、專欄作家蔡慎坤則在社交平台X上發文表示,習近平並不喜歡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這篇特稿讓黨內看了笑話、習近平也難堪,所以下架是最好的辦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分析還指出,中國的經濟或整體社會,如同一棟老舊的危房,習近平把胡耀邦、趙紫陽奠定的中國改革開放基礎,看作是一種鞏固共產黨政權的手段,現在想要將其進一步強化加固,設法給地方政府的財政補強,用這種方法來補強地方財政的嚴重困境,有關措施其實不叫改革,而是調整;改革的本意是「重建」,但中國現在沒有任何重建,只有「修補」。實際上,這次三中全會也是場「沒有改革的改革會議」,所有新的調整措施都被包裝在「改革」的名下。
報導也引述上海復旦大學和其他機構合作的年度《中國青年網民社會心態調查報告》,數據顯示,中國青年對自己的工作和前途,焦慮感在近年快速上升,「躺平主義者」也越來越多,顯示整個中國社會的失望感、焦慮感極為嚴重,經濟制度和社會結構已經到了必須「重建」的階段,但習近平是不可能重建的,因為重建涉及對他本人的追責,會讓他變成華國鋒翻版。
獨立時評人、專欄作家蔡慎坤則在社交平台X上發文表示,習近平並不喜歡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這篇特稿讓黨內看了笑話、習近平也難堪,所以下架是最好的辦法。
台大政治系名譽教授明居正18日上午出席國策院座談會時,也提到該篇文章被刪是很奇怪的事情,後續如何還有待觀察。至於三中全會召開至今,還未有習近平的會議照片,明居正則猜測,最近國外媒體有傳聞指習近平身體抱恙、無法主持會議,雖然消息未獲證實,但或許可解釋為何至今發不出照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