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肉粽」又名「送吊煞」,相傳源自中國福建泉州,早期在彰化鹿港一帶興起的送煞習俗,「肉粽」暗喻自縊死者像肉粽般、用繩綁住吊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民間習俗認為,上吊死者的靈體因不能自主離開自殺地而變成地縛靈,生前怨氣及死亡過程中的痛苦意識累積成「煞氣」,留在吊具等周邊物品上,且靈魂在原地徘徊,會有重複自殺的行為,因此需要進行送肉粽儀式,在特定時程將相關物品送出海,否則可能導致其他人被「抓交替」。

業者郭憲鴻在「冬瓜行旅」官網指出,各地送肉粽儀式略有不同,通常會先開壇、淨壇,請王爺乩身起駕,一名道士搭配數名穿龍虎法裙的法師,到上吊事發處做小科儀。

儀式開始前,承辦廟宇會提早通知附近居民,關於送肉粽的路線及時間,儀式通常在深夜舉行,事前沿路設置「祭送,迴避」或者「前有法事,敬請改道」之類路障,以利法事進行,附近各家居民會緊閉門窗不出門、在門窗張貼符令,以免「被煞到」。

早期在鹿港,「送肉粽」盡量避開人煙繁華處,反而是同樣需要街道民家熄燈閉戶的「神明暗訪」。「暗訪」被形容類似人間的「專案掃黑行動」,相較於送怨靈的「送肉粽」,影響更大,由神明夜間巡視轄區、掃除危害地方的妖魔鬼怪,確保地方安寧,整個儀式在肅穆陰森氣氛中進行,暗訪隊伍所經之處,民家必須緊關門窗以防惡煞侵入。

但近年來網路興起各種宗教活動直擊,民眾不再忌諱這些儀式甚至在旁圍觀,「送肉粽」隨著電影《粽邪》系列廣為人知,如今從桃園到沒有靠海的南投縣,都有人在「送肉粽」,方式也各有不同。